第九十八章 文如海(第1/2 頁)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轉眼間六年就過去了。
在這六年中,黃剛媳婦生下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黃大雷也給黃強娶了媳婦,黃強媳婦生下一個兒子。小玲嫁給了毛新春的一個堂侄,媒人正是胡氏的續閨女小梅。小鳳也出嫁了,她嫁的是胡大林的二孫子,保媒的人是胡氏。招娣又生了兩個女兒,她在家照看兩個女兒、給全家人洗衣做飯,克功和三雷一塊下地幹農活。三雷家又養了幾隻羊,放羊、割草的活就交給了克勤和克儉小哥倆。
龔氏生下金花以後,胡氏想讓她再要一個孩子,但無論胡氏如何勸說,龔氏就是低頭不語,這使得胡氏很生氣。胡氏心裡生氣,但這件事又不能明說,她只能言語中夾槍帶棒地敲打兒媳婦。龔氏不與她爭吵,該做的事情不用吩咐她就去做,跟婆婆說話依然細聲細語地,這讓胡氏很沒有脾氣。
大雷父子三個租種了唐麥囤家二十多畝地,幾年前,三雷買了一頭母牛。第二年,這頭母牛產下一隻牛犢。哥倆經過商議,這兩頭牛就牽到大雷家飼養,草料由他們兩家平攤,再產下的牛犢由三雷處置,大雷家可以隨便使喚牲口。
大雷媳婦不再下地幹農活了,她在家照看孫子、孫女,有時候也會到柳全福家和胡氏婆媳聊天,這個女人整天看上去都樂呵呵的。
就在柳紮根七歲那年的秋天,柳全福花了三十塊現大洋買下了本村唐庚家的二畝窪地,他們家總算是有了自己的田產。不過這二畝地很薄,因為地裡長了不少的蘆葦,而且一年只能收一季,因為每年夏天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會流到地裡,直到後秋時,地裡的水才會慢慢地下去。
每年的深秋,柳家就在這二畝地裡種上豌豆,第二年豌豆收穫以後,就由柳全福負責聯絡,賣給周家口他做活的那家煙館。
在柳全福九歲那年的春天,柳全福把紮根送到幾里外的趙蘭埠口一所私塾去上學,教私塾的是趙蘭埠口一位叫文如海的老秀才。
文如海是家中的獨子,幼年時家裡有幾畝田地。在他八歲那年,他的父親把他送到私塾唸書。文如海天資聰明,十六歲那年就中了秀才,可謂少年成名。教他的先生和他的爹孃都深信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光耀門楣,他本人也是志得意滿,期待著在接下來的鄉試中大顯身手。
誰料文如海一連參加幾次秋闈也沒能中舉,這讓他很受打擊。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少年郎這時的文大秀才早已娶妻生子,他的爹孃都已年邁,家裡原有的幾畝田也全都賣光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就成了大問題。這一天,族長來到他們家,勸說文如海在文家祠堂辦一個私塾。
文如海打心眼裡不願意做一名教書先生,但此時已無更好的門路,他也只得答應了下來。文大秀才坐館的訊息很快就傳開了,幾天後,就來了十多個學童。文如海拉不下面子收他們的束宥,他的父親就代他收下,家裡買柴米的錢一下就有了。看到一家人歡天喜地的樣子,文如海心中百感交集。
文如海不敢敷衍,他白天認真教學,晚上在油燈下苦讀詩書。幾年後,他的兩位學生也考上了秀才,但他本人還是沒有中舉。文如海決心不再參加科舉,一心一意培育英才。這樣,有更多的學童被送到這個私塾,文如海也非常自豪。
無奈好景不長,幾年後,在中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文如海憂心忡忡,好在他教的那些學生大多都沒有離開。廢除科舉制度才沒有幾年,滿清王朝接著就覆滅了,周家口興辦了新式學堂,但有些人還願意把家中的子弟送到他的私塾唸書,所以文大秀才倒也沒有失業。文如海有些心灰意冷,他整日裡教那些孩童讀“之乎者也”,除此以外,他每天還給他們上一堂算術課。
又過了幾年,廣川縣又在聖壽寺的院內開辦了一所濱河小學堂。小學堂的校長杜一鳴親自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