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同學聚會(上)(第2/2 頁)
怎麼回答,索性繼續問道:“不知道學長在國內從事什麼職業?我聽說國內沒什麼大企業的。”
“當了個教書匠。國內發展得挺好的,一天一個樣。”段然彷彿不知他是在故意找事,規規矩矩地回答道。
“這樣啊,”劉強說道,“當老師,那工資應該不怎麼高吧,家父就是老師,工資剛剛勉強夠我們一家的開銷。”
“還好吧,我沒怎麼注意,本來也不靠那個過日子,就當是每個月多了點兒零花錢。”
凡爾賽文學這種東西,段然可比劉強厲害多了,他畢竟經歷過逼乎的洗禮。
可惜現在是在英國,沒法說出那句最經典的“人在美國,剛下飛機……”
“那學長就準備一直當老師?”
“看情況吧,以後可能要忙起來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精力。把錢一直放在股市裡打滾兒也沒什麼意思,想著拿出來乾點兒什麼。”
段然確實想把股市裡的錢拿出來。
其中一小部分用來辦公司,這年頭開個公司確實不需要太多錢,註冊資金有十萬都算很高的。
大部分還是會在放回到股市裡,不過是從華國股市換到美國股市而已。
95年,美國經濟復甦開始,到2000年初結束,這段時間在美國股市被稱為網際網路經濟泡沫時代。
計算機軟硬體和電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產業股票漲幅之大,令人咋舌。
拿之前提到過的,股票漲了十三倍的朗訊舉例,從att分割出來,從事通訊裝置售賣的公司。
它為了讓自己股價上漲是怎麼做的呢?
一般來講,一個公司當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當前和幾年後的盈利能力。如果想讓股價快速增長,公司的盈利就必須高於大家的預期。
朗訊的股票要持續增長,它的銷售額和利潤就必須不斷超過華爾街的預期。
透過正常方式,它根本做不到,於是就想到了一個騷操作:
具體做法是由朗訊借錢給各公司來買朗訊的裝置。只要裝置運出朗訊,它就在每季度財務報表中,計入銷售額。
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朗訊高層自己知道這是一步爛棋嗎?知道的。
他們對公司也沒有絕對的控制,幾個執行官們手上的股票遠不如華爾街投資銀行控制的多。
更何況公司能活多久和他們沒有太大關係,能在任期內狠狠撈一把,這才是實打實的好處。至於華爾街的投資公司就更不用說了,他們關心的永遠是手中的股票什麼時候能翻番。
再加上當時的大環境就是如此,股市裡的投資太多了。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98年十月,到2000年三月,短短一年半時間,翻了近三倍。像亞馬遜、ebay這些熱門股票更是張了幾十倍。
反正吹泡泡嘛,多段然一個不多,泡泡破之前跑得夠快就行,別被肥皂水給濺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