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砸、搶、磕、勾、掛、剔、擰、拐、刁、穿、纏、挑、壓十六種功法,讓身體上的拳、肘、肩、胯、膝、腿、腳各部位充分發揮了作用,做到眼到手到、出手有風、出腳有坑、手腳並用、封閉精密、剛柔相濟;攻防出手穩、準、狠、疾。的特點。相傳,“餘門拳”由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創造的“五禽戲”演變而來,經歷代相傳,不斷吸取各代名師的精華,逐漸形成獨具風格的拳術。明朝中葉已成為半完整狀態 餘門拳拳術主要套路有一馬三箭(2套)、火盤架子、大燕青(2套)、小燕青、連掌(又名四箭,2套)、鏟手、摻手、長捶、七星鏈、二路黑虎鏈、馬步雙劈拳、支子(2套)、梔子拳、掛印封侯、精華拳、返風、正樁、遊城、翻沉子、總拳、頭路拳、波浪拳、餘門拳、三戰、蜘蛛爬壁、三路盤拳(九滾十八跌)等;器械套路有餘門挑刀、老八刀、小環單刀、滾龍花槍、滾蹬劍、餘家棍、齊眉棍、餘門右手棍、南征棍(又名攔路虎)、少林雙頭棍、南陽刀(又名關公大刀)、沉香拐、青龍雙刀、滾螳雙刀等。基本步型有弓步、馬步、僕步、並步、箭步。步法穩健,腳踏實地,套路中採用原地變換步法較多,人稱“拳打臥牛之地”。擊法要求出手要穩、準、狠、疾,充分發揮拳、肘、肩、胯、膝、腳、腿各部位的作用,提砍砸壓、宰剁勾掛、沾貼沉碎、封閉擒拿,做到眼到手到,出手有風,出腳有坑,手腳並用,以巧打快,以快制慢。其總體特點是:架勢低矮,手法多,腿法少,短小精悍;發勁剛脆,多短手,發寸勁,借力還力,剛在力前,柔在力後。
套路
餘門拳基本功、鐵掌功、鐵肘功等功夫,共有80餘路。餘門拳主要基本功之一是樁功,樁功分站樁與吊樁等。站樁以馬步樁為例:四平大馬站立,雙手伸開,兩掌心相對約1米,呼吸緩慢細長,雙目內視。呼氣時兩掌拉近,吸時兩掌拉開還原位。練功要循序漸進,時間逐漸遞增。
鐵掌功,分為劈(砍)和插,劈:開始是堆沙約1米高,馬步站立面對沙灘,以掌力劈之,力點主要放在掌緣掌根處,練到能一掌劈到底功成;插:主要是用內空 80公分的碓窩(石質,土家人用作舂米,形如巨型窩窩頭)內裝黃豆或黑豆,用掌插,之後豆子換成河砂,再後換作鐵砂子。一碓窩鐵砂子插透功成。
鐵肘功,人體俯臥,雙肘、腳步點地,全身懸空,吸氣入丹田,呼氣直衝肘尖,呼吸以6為倍數遞進,收勢時翻身為羅漢睡覺,以調節氣息。
鐵腿(腳)功,在樁功過硬的基礎上,先直立靜養,調節氣息,進入運氣狀態,用腳踢沙袋,蹬牆,交替反覆練習。餘門拳傳人向平即以鐵腳功著稱,人稱“鐵腳板”。
鐵板橋功,練功仰躺在凳子上,以臂部與腰部的連線為支點,其它部位懸空,形成一條直線,保持靜止,用腹呼吸,臟腑與筋骨、腰、頸、四肢相合一體,內氣隨意念調整,貫穿全身。實現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同時由於內氣的調配,氣血流暢,貫通了七經八脈十二經絡,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從而達到強骨增髓的目的。同時氣血貫穿四肢、軀體時,達到肌膚滋潤,肌肉發達,增內力承受和肌膚的外表抗擊力。屬外功與內功合一的練功方法。10分鐘合格,30分鐘達標,時間長更好。
餘門套路分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是餘門拳的主要內容,有30路徒手拳。土家餘門拳產生於百里峽地區,是土家人山地文化的一部分,起源於“五禽戲”,所謂“五禽”主指四種高等動物和飛鳥,它們是虎、鹿、熊、猿、鳥。器械套路主要有餘門棍、餘門刀、餘門槍、餘門劍等。餘門套路主要是練“手眼身法步”,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