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069(第4/8 頁)
,妥妥的晉王黨,這時候他和黃思嚴都站出來推舉晉王嫡系曹正卿。曹正卿肯定會對此感恩戴德,覺得他們倆仗義,晉王也會更加信任他二人,以後想讓晉王幫幫忙什麼的也方便多了。
但其他皇子看到這種情況,肯定不想看到晉王的勢力在南越擴張,勢必會想方設法阻止曹正卿擔任封州知府。
而這時候,公孫夏跳了出來,舉薦徐雲川,就給其他幾個皇子釋放了一個訊號,公孫夏並不買晉王的賬,還沒被晉王籠絡。
眾皇子自己安排人手到封州,其他人都不會滿意的,肯定不答應。這時候最好的人選反而成了公孫夏這個誰都不站的耿直大臣。
而徐雲川前幾年鬧的那一出,可以看得出來,他跟晉王的關係並不好,跟楚王的關係更是很僵。燕王、太子肯定支援徐雲川,楚王心裡可能
() 會有芥蒂,但在繼續讓晉王的勢力在南越擴張滲透,還是選個誰的賬都不買的頭鐵徐雲川,這還用說嗎?
更何況,徐雲川背後還有公孫夏。就是為了拉攏公孫夏,向公孫夏示好,他們也得選徐雲川嘛。
這樣一來,徐雲川被選中的機率比他們直接舉薦徐雲川大多了,而且不會得罪晉王一派,還能在晉王和曹正卿面前刷一波好感,進一步奠定他跟黃思嚴晉王一派人馬的身份。
於子林當即就表示:“我現在就寫一封奏摺,向朝廷報告這個喜訊,然後再奏請調曹正卿擔任封州知府。同時給曹正卿和公孫大人寫一封信。”
劉子嶽看他實在是很忙,笑道:“公孫大人這封信就由我來寫吧,此事不宜拖,否則訊息傳回京中,萬一提前定下了人選,咱們的計劃就失敗了。”
兩人在書房,各坐一邊,開始寫信。
當天傍晚,便安排人將信送了出去。
信送出去後,趙世昌也來了,劉子嶽與其商量了一陣,決定明日帶六千人前去封州,與黃思嚴匯合,商量拿下袁州和幷州的策略。
公孫夏接到信看完後,立即讓人將徐雲川請了過來,把信遞給他看:“雲川,你的機會來了。”
徐雲川看完後,指了指自己:“讓我去,這合適嗎?”
公孫夏笑道:“除了你還有誰更合適這個位置?不過最讓我心喜的事,此事是由平王殿下提出。”
徐雲川看著信上熟悉的字跡,也有些感慨:“我也沒想到,當初認識平王殿下時,他還只是一個單純的富家公子哥,單純、無害,如今數年過去,殿下也長大了,心計謀略一樣不落。”
他是最早認識平王的人之一,也算是親眼見證了平王這幾年身上發生的轉變。
但公孫夏更高興的是另一點:“平王殿下可能都還沒意識到,他這麼走下去,由不得他退了。”
這就跟溫水煮青蛙一樣。最初平王的願望是當個閒散王爺,多掙點銀子,開開心心地吃吃喝喝玩玩,一輩子無憂無慮。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情推著他一步一步往前走,起初只是一件件無傷大雅的小事,但匯聚成了溪流江河,最終形成汪洋大海,不爭既是爭。
時至今日,平王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他安閒的生活。
但也正是這樣,他這輩子不可能一直安閒平庸下去。
他沒看錯人,平王這人表面和善不爭,但骨子裡其實是個強勢的人,並不容許別人染指自己的東西,也不願意交出所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榮辱富貴都交由他人掌控。
他不爭,他不想鬥,但只要他還有一身傲骨,只要他還想護著手底下的人,那他就不可能往後無限制的退讓,他最後還是得爭。
時至今日,見證了平王近幾年一點一點的改變,公孫夏心裡最重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