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樣,忍不住抿了嘴笑嘲道:“不是說不昨兒晚上沒睡好麼,怎地不多歇會兒?”
寶玉哪裡作得聲,只在她與湘雲的調/笑聲中鬱悶地咕噥了句。一時埋頭吃罷飯,匆匆與湘雲作了別,就往王夫人房裡請安去了。
湘雲很出來幾日了,老太太也不好多留,飯後就讓黛玉陪著她回房收拾,待史府遣人來接。
待送走湘雲,黛玉一人在房裡四下瞧瞧,不由生出了幾分寥落。好容易收拾起心情,正待指揮著丫頭收拾屋子呢,忽聽得小丫頭悄悄來報:說是老太太叫了寶玉房裡的幾個大丫頭去正房問話。進出傳話的婆子媳婦都板著個臉,一院子丫頭也不知是發了什麼事,都有些戰戰兢兢的。
黛玉聽了心頭一動,還不待細想,又聽得說喚了寶玉的奶孃李嬤嬤進來……李嬤嬤並老太太房裡的一個嬤嬤帶著人往寶玉房裡去了……又有人見著有媳婦領了個小丫頭進了正房,潤妍說瞧著像是那日與她撕掰臂上花的那個……黛玉聽到這裡,立時將房裡的丫頭們一一約束了,再不許她們四下裡打聽——瞧這光景,竟象是襲人的事兒犯了。這等事,可不是她們這等女孩兒家家好摻和的。
大冬天的,門上用的都是極厚的棉胎簾子,就是窗子也是糊得重綢,黛玉藉口屋子裡太悶將窗屜子都下了,可屋外同屋裡仍是一般地靜。丫頭們沉默地做著各自的活兒,黛玉也拿了件繡活淡心無腸地扎著,不由想起來今個兒早間來:老太太聽得寶玉不適時,竟沒如往常那般追問呢——莫不是說,那會子老太太就對寶玉的不適有了自己的定論?
隔了好一陣子,有腳步聲進了正房,一時隱隱約約就有哭聲傳來,也不大真切。黛玉不禁側了側頭,餘光掃見一旁的紫鵑白了臉……於是知道,自個兒不曾聽錯……
院子裡越發靜得嚇人,久久地……沒有喝罵聲,沒有板子聲,卻不知為何更加可怖。黛玉斜乜著紫鵑手裡的絹子,已被她扭得不成形,偏她還一無所覺。待那陣伴著嗚咽聲的紛亂腳步一路往院外去的時候,黛玉就瞧著那絹子被紫鵑的指甲生生就撕出了條口子出來。絲線一散,那絹子上繡的花兒立時抽作一團,再不復舊時模樣……黛玉輕嘆口氣,這絹子,是再不能用了。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今個兒擺得是原著裡的一齣戲:笫二十二回寫賈母捐資二十兩要為寶釵過十五歲的生日。至二十一日;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戲;昆弋俱有。點戲時;寶釵點了一出;風姐";且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渾;便先點了一出;卻是。";
:是產生在乾隆年間的一出弋陽腔;和相對稱的丶丑角應功的滑稽小戲。內容是描寫窮漢劉二清早就上當鋪叩門;但當鋪大門未開;他就站在門外;一邊等待;一邊表演著滑稽的身段和表情;一邊唱著好幾段弋陽腔來消磨時光。此劇原名為;演出時俗稱。後由胡忌先生從蒙古車王府曲本中找到了該劇的劇本;算是填補了戲曲史和劇目學上的一個小小空白。
這出戏;當時在宮內經常供奉演出;中有宮中演出這出戏和賞賚的記載。晚清以後;醇王府";全福班";遺人;組織的";榮慶社";也曾演過此劇。
這出戏想必是笑料百出;熱鬧得很。所以風姐特點此劇;以討好老祖宗。
2、本文填的是崑曲《春香鬧學》。
崑曲《春香鬧學》源於明代湯顯祖《還魂記》(又名《牡丹亭》)傳奇中的《閨塾》,參見清代錢德蒼《綴白裘》12編本所收之《學堂》,因脫離原本作為散出獨立演出,明清時期稱作摘錦、散劇或集戲,即今之摺子戲:杜府侍女春香為小姐杜麗娘伴讀,南安府年逾花甲的儒學生員陳最良固執禮法,傳經授典,枯燥無味。長久閉守學堂,小姐深感煩悶;春香仗恃小姐在側,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