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富金山:宋希濂將軍為36師落淚
來自陝北的內力
萬家嶺夢想
天皇下令,必須救出106師團
武士陰魂繞群山
小個子胡宗南沒把李宗仁放在眼裡
軍法並非都如山
爭搶頭功眼光短淺
最後的陷落
後 記
附 錄:大事記
---------------------------------------------------------------------
前言
60多年前的今天,&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的槍炮聲拉開了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序幕。6年後的盧溝橋畔,日本侵略軍又把這場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浩劫的災難推向全面。8年的漫漫長夜、遙遙征程,古老的華夏大地顫慄於隆隆的槍炮聲中、燃燒於侵略軍的&ldo;太陽&rdo;旗下。鮮血和淚水、不屈和抗爭,展示著一個古老民族決不低頭的個性,描繪出中國抗日禦侮歷史的雄壯畫卷。
從&ldo;九&iddot;一八&rdo;至武漢會戰結束,是日軍在中國大地上最為瘋狂的戰略進攻階段,也是中國奮起抵抗、承受著最大壓力的戰略防禦階段,在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承擔正面戰場作戰的國民黨軍,尤其是那當中下層愛國官兵,浴血奮戰在抗日疆場上,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淚,抒寫著一曲慷慨雄渾的悲歌。
救民眾於水火,挽民族於危難。在強敵壓境、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我愛國壯士挺身而出,為國家爭國格、為民族爭生存,奮戰沙場直至壯烈犧牲。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國民黨正面戰場與解放區敵後戰場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情景,無不體現著一個民族威武不屈、同仇敵愾的民族傳統,顯示著中華兒女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毛澤東在總結抗戰時曾客觀地評價道:&ldo;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rdo;
聶榮臻元帥為一本書作序時也曾指出:&ldo;許多為民族獨立而英勇殉國的國民黨愛國將士的精神,與在抗戰期間為抗擊日本侵略軍而壯烈犧牲的無數共產黨員、我軍將士和人民群眾一樣,仍然令人崇敬不已。&rdo;
歷史昭示不該忘記:國共合作是眾望所歸,合則國興,分則貽害。
歷史這部人類的傳記,並不因歲月的流逝而為人們所遺忘,更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中國不會忘記,世界更該記住:中國是第一個投身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國家。
中國自始至終抵禦著強敵,甚至在綏靖逆流甚囂塵上時也沒投降,中國是抵抗時間最長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最大的國家之一。
中國盡了力,中國抗戰當之無愧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魂常駐,精神永生。15個月鮮血飛濺的戰略抵抗,近百萬中國將士血染沙場,含笑九泉。中國的大地是紅的,天空是紅的,江水是紅的,太多的血水寫就的故事,難免悲壯。
這是一幅飽蘸熱血寫就的瑰麗斑斕、雄渾悲壯的歷史面卷。
第一章 暗夜沉沉
1柳條湖,日本人動手了
公元1931年9月18日夜,一輪彎月高掛清澈的夜空,點點疏星無力地眨著眼睛,俯視看廣袤的東北大地。白山、黑水、一望無際的高梁地,像往常一樣,靜靜地躺在東北大平原的懷抱中,似乎根本沒有覺察到身邊將要發生的事情。
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