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書藏潁川(第1/2 頁)
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據人身,巧指器物為異耳。——《書·泰誓下》
在東漢的田莊經濟下,科技發展水平有所提升是必然的。
精耕細作成為如今耕種主流,因此一牛犁的耕種方式雖然難以普及,但仍舊逐漸存活在這個社會。
皇帝這兩間廠房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如何將如今的生產力提高一點,哪怕只是多上一點,這個王朝面對天災的應對能力也不會只是祈求上天。
而要提高生產力,僅僅只是曲轅犁的出現自然不夠,想把化肥一步到位自然也是天方夜譚,如今只能把更多民間漚肥方式取回來一一做對比。
另外一間,專供於紡織技術的使用。
正如前文所提過,棉花在如今的應用在如今仍舊僅存在於觀賞,這是極為不利於挑選良種的,皇帝因此從宮裡善於紡織的機構中挑選了幾十個善於紡織的宮人,改善棉花紡織。
紡織機怎麼個執行原理皇帝倒是忘了,但沒關係,如今的紡織技術,其實也暫時夠用,到了後面供不應求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提出改變。
如今的製造技術水平是官府大於民間,也就沒什麼專利的東西可以說了,比如,上一個敢偷造新錢的人,被人舉報之後,連秋天都等不得了,當天就廷尉府就批了,隔天地方就殺了。
這就是維持大多數人利益的必要了,換做先帝時期,同樣的錢,甚至做工不差如今的錢,且還是青銅的錢,都會被濫發濫造,直到成為惡錢。
但是如今,明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誰也不會腦子犯抽去捅這玩意兒一刀子。
潁川送來的書也一一到達太學中,有五經,天文,數學,地理學說,一一都為當時鉅著,足以彪炳史冊的東西,更不用說太學生見了這些書會是怎樣的一副饕餮模樣。
皇帝感念荀氏的恩義,荀攸也適時的回到宮中,覲見了皇帝,將荀爽所說,荀彧所說都告知了皇帝。
皇帝聽聞荀爽之語,也不得不感嘆荀爽為子女計之深遠,贊曰大直若屈,荀大夫也。
荀大夫,皇帝賜予荀爽的稱呼,從今之後,荀爽這個名字都得列於其次,只有荀大夫這個號得以名垂青史。
荀攸聞言卻是怔怔愣住,隨即回神,要離去,卻被皇帝制止,拉著他要去太學看一看。
荀攸自無不可,即奉車郎為皇帝御馬車,荀攸為驂乘。
皇帝並不詢問荀攸治國之事,而是詢問潁川風土人情,地方文教情況。
這更讓荀攸深感惶恐。
從過去的種種交集來看,皇帝如果問及治國之事,無非就是以善言上古之事舉例就是,皇帝也不會深究,仍舊待人以禮。
但皇帝最善以正合,以奇勝,從小略處尋大道,這讓荀攸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難以捕捉到皇帝的心思。
皇帝笑道:“莫非荀侍中竟不知鄉中民生?”
這話就有些嚴重了,荀攸連忙作答。
但其實涉及到文教,別說九州之地,就算潁川南陽雒陽等首善之地,其實也一般般。
封建時期文盲率最低的也就是宋明清,但文盲率也超過百分之九十,更何況如今這個看人下菜的時代。
荀攸上報了潁川大概的治學情況,而皇帝聞言卻帶著訝異的口吻說道:“吾聽聞荀氏為孫卿之後,何以荀氏不善治學之道?”
荀攸聞言更是有些惶恐。
孫卿就是荀況,為了避孝宣皇帝劉詢諱,稱為孫卿,荀子作為儒家大拿,子孫卻對文教事業極不上心,導致荀氏專研於治學的人竟然只有荀爽一人。
這無疑是恥辱。
荀攸緩聲道:“荀氏治學百十年間,雖有成效,不足與祖宗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