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儒生叔孫通,本使有一封始皇帝賜封聖旨予你(第1/4 頁)
【維二十七年,時序仲冬。仙使邈東至魯,儒生阻道,貶譏且辱。】
周邈在孔廟前念出這一句之後,身後拱衛的二十尊鋼鐵神獸,就齊聲重複一遍。
周邈:一尊太少,二十尊正好!要搞就搞個大的!
神獸之聲渾厚高遠,無悲無喜,二十尊神獸整齊出聲,真可謂聲若雷霆!
又因神獸高抵二四丈,居高臨下,傳進下方黔首的耳中之時,便如那仙人天音,自九天降下!
周邈:這全方位環繞音效,腦漿子和心臟都快被帶得共振了!
物理意義上的震撼了屬於是!
而這天音之高遠,不止孔廟前的數千黔首能聽見,更是響徹整個魯縣縣城!
即便身處內室,也清晰可聞。
一時全城黔首無不停下瑣事閒話,盡皆肅立,豎耳恭聽!
而城門處,召集數百孔門儒生,等待仙使離開時致歉並澄清的孔鮒等人,自也聽到了這一道聲音。
隊伍中的孔襄作為罪魁禍首,相比天音震撼,更為話中之意大驚失色:“仙使這是要追究到底了!”
叔孫通沒有理會蠢人蠢話,抬眼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那是先師廟屋的方向。”
孔鮒畢竟是歷史上後來在陳勝手下做了博士的人,雖沒能成事,死在陳下。
但也是一個正常智商的聰明人:“快!趕回去!”
當先轉身回城,率領數百儒生往孔廟疾奔回去。
數百褒衣博帶的儒生出街,本應是浩浩蕩蕩,氣勢恢宏的。
可此時疾步奔跑之下,卻是多了凌亂狼狽,像一群戰場潰敗的逃兵。
又像一群被追攆的喪家之犬。
而這一邊,周邈念出祭文第一句,先道出緣由,將儒生攔道的事情砸實了。
又繼續往下念道:【儒門至聖,而門徒不肖,聖名蒙塵,邈感傷懷,以哭孔廟。】
至此就交代完來孔廟,為孔子‘哭訴’的緣由。
當‘哭孔廟’此舉,變成一場另有意圖的政治行為,它也就沒那麼詼諧有趣了。
接下來,周邈就按照始皇陛下回寄的祭文,開始歷數儒門——包括孟子、荀子而非僅孔子一人的成就。
【儒門至聖,孔丘仲尼;創始儒學,體大思精;忠信仁禮,孝悌廉恥……
祖述憲章,刪述六經;杏壇設講,教化始興;七十二士,弟子二千……】
【儒門亞聖,孟軻子輿;承繼儒學,言補於世;仁義禮智,捨身取義……】
【儒門後聖,荀況卿者;集儒大成,相容幷包;禮法並施,化性起偽……】
孔鮒率數百儒生疾奔於城中街道上,耳邊是響徹全城的天音。
“果如通所言,仙使欲揚孟荀。”孔鮒不得不承認,弟子叔孫通昨晚所說正在發生
而且聽話中內容,皆是挑揀了有利於大秦治國的要義。
若來日他們的儒學要義,與今
日仙使所言大相徑庭,那還能傳教於民嗎?
仙使所言,完全圈出了儒學要義的牢籠!讓儒家門生只能在此範圍內變化。
除非何時儒家的名望趕超仙使,萬民信儒學更甚仙使之言。
叔孫通心中明白,至少終秦一朝是絕無可能了。
而隨即傳來的天音祭文,其中深意,就連叔孫通都為之一驚!
可轉念一想,下發縣中的進士科《經學》教材,儒家也只是佔了半部啊。
一切早已有跡可循,眼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刑名至聖,商君鞅者,懲奸明法,移風易俗……】
【道德至聖,老子李耳,修身養性,清靜無為……】
【兵家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