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4 頁)
上相當於一個美國;在這30年裡,中國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革,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計劃走向市場,從國家和集體主導走向社會和個體自主,使中國在繼1949年完成勞動階級獲得解放之後,完成了社會民眾的個體解放,即個體獲得有法律保障和財產基礎的獨立和自主;在這30年,中國以平均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發展,使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在這30年中,中國儘管人口規模在擴大、經歷了革命性變革和出現快速的發展,但中國社會整體是平穩、有序的,從而創造了穩定盛世。由此可見,中國30年發展是一個大規模、大變革、大發展和大穩定有機統一在一起的發展,是有效的發展。
促成中國有效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從多方面來分析和把握。但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透視中國30年有效的發展,都繞不過政治這個因素。至於政治與有效發展之間的關係如何,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政治存在很大問題,那麼中國就不可能形成上述四大方面有機統一的有效發展。因此,從有效的發展中,我們至少能夠斷定中國的政治對促進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有效發展是起作用的,相對於中國的有效發展來說,中國政治是有效的。有效的政治,並不一定是完善的政治。但從人類政治實踐來看,理想和完美的政治在實踐中並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的。所以,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的基本邏輯看,政治建設的首要目標是要保證政治的有效,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促進政治的完善。正如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所說:“最良好的政體不是一般現存城邦所可實現的,優良的立法家和真實的政治家不應一心向往絕對至善的政體,他還必須注意到本邦現實條件而尋求同它相適應的最良好政體。”中國改革開放正是從重建有效政治開始的。
考察中國30年的發展,必須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政治對經濟和社會基本失效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的。這裡不妨重溫一下*在1975年對中國國情的看法和意見:“當前,各方面都存在一個整頓的問題。農業要整頓,工業要整頓,文藝政策要調整,調整其實也是整頓。”“整頓的核心是黨的整頓。只要抓住整黨這個中心環節,各個方面的整頓就不難。”那麼,黨的狀況是怎樣呢?“現在,相當一部分地方黨的領導沒有建立起來,黨的領導削弱了。各級都有這個問題。沒有黨的領導怎麼行?黨講話不大靈怎麼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建立省委一級的領導,許多事情都拿到中央來解決是不行的。”所以,“把省委的領導建立起來,使省委說話有人聽,能夠擔負起領導責任,做到一不軟,二不懶,三不散。”這樣的政治狀態,不僅自身無法正常執行,而且也無法啟動和推動改革開放。所以,中國30年發展必然是以變失效的政治為有效政治為行動的起點。前面提到的1978年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作為啟動中國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預備會議,就是創造這樣行動起點的會議。在這個會議上,*提出的以*為前提解放思想,促進改革;以*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保障改革,推動發展的思想,成為中國改革發展的基本戰略貫穿改革發展30年的全過程。在這個戰略下,中國探索和實踐著透過有效政治創造有效發展的中國轉型發展之路。
有效政治與大國成長(13)
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和轉型發展來說,有效政治是透過在政治建設和發展中不斷創造政治有效性來實現的。這種創造主要圍繞政治領導、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