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道自己是上流社會的人一樣,急忙忙的和那些“窮人”劃清界限。陳揚堅持認為就算是身為富人依然也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多多積德,多做慈善其實是種很可取的精神。富人們擁有比普通人更強大的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那麼他們對社會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陳揚更希望富人不要把做慈善當作炫富攀比的手段,這樣做已經遠遠的偏離了慈善本身的意義,你捐的再多如果不是真心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有一顆真正慈善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陳揚認為,任何以慈善為名其實是搞宣傳的活動都是不可取的。也許有人說,不宣傳怎麼擴大慈善的影響啊?陳揚覺得慈善其實應該是存於每個人的心中的,“人性本善”,這個經典短句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說的是每個人其實都有一顆向善的心,而如果當慈善變得只能透過靠一些活動宣傳來傳遞的時候,那麼社會的道德其實就已經是很沉淪了。不要說陳揚崇洋媚外,在陳揚心中,就算是很多憤青們都極度仇視的小日本,他們國家的社會道德也在我們中國之上,至於其他發達國家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一直說資本主義國家不好,難道社會道德也能用“中國特色”這個詞來形容麼,只有每個人都能發自內心的善行善舉,那才是社會所需要的。
陳揚在後世看過很多報導,連“拾金不昧”這種幾乎應該是人的本能的事情,媒體卻偏要大肆報道,而且還有一些反對者跳出來說這些拾金不昧者只是為了出名,這種說法可笑吧,這其實已經不是個小問題了,老人摔倒在地要透過立法之後才有人敢去扶,而且依然是很害怕麻煩,所有的這些都已經是社會道德底線最後的吶喊了。
之前陳揚在對蘇顏的爺爺說的時候說過中國的教育方面也是一黑,不僅僅是因為黑幕多,因為這些基本的社會道德本應該都是學校所應該要教給學生們的,可為什麼當這些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就只能是馬上失業,然後怡然自得的啃老呢,連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障,還說什麼“這個世界很殘酷”之類的話,相信這種情況不在少數,陳揚認為道德才是生存的基礎。
學生時代裡有一句口號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但是陳揚發現後世的大學畢業生裡出現了數量巨多缺德、腦殘、懶惰的人,這已經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現象了,而世界上最牛叉的有關部門對這些社會問題反而又不那麼重視了。
在陳揚的印象中,後世很多老師表面上看起來和一個狡猾的奸商沒什麼兩樣,這哪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應有的樣子呢?學生們就是這樣潛移默化被教壞的,所以陳揚希望我們中國的學生能得到比較純粹的教育,別搞什麼全面發展了,因為後世已經證明了這樣的“人才”有兩樣不會,就是“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全面發展也就是口號喊得漂亮,教育是需要因材施教的,而不是強迫的學這學那的,到最後也就只能是那種“兩樣不會”的“人才”了,陳揚相信,如果愛因斯坦和牛頓這些大能如果是在中國讀書估計要考上大學應該不是一般的艱難,或者應該也可以說我們大學的門檻是比較高的,像他們這種嚴重偏科的學生是要很堅決的拒絕掉的。
陳揚發現今天的思考很有意義,雖然說耽誤了一些研究武學的時間,但是陳揚感覺心裡有很多想法,陳揚希望他的重生不僅僅只是改變他自己的生活,最好是能讓我們中國人民再也沒有那麼多的悲劇。人心其實是最難左右的,所以陳揚只能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以期有朝一日能改變目前社會風氣的走向,讓我們的國家能夠更“健康”一些。
暫時的按奈住了心中的激動之情,陳揚開始了對《三分歸元氣》的研究,在經過很多次的嘗試之後,陳揚發現書上寫的有很多武學理論根本就行不通,或許是因為陳揚目前的武學修養還太低的原因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