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 頁)
第十五章 天上人間情未了(2)
可以想一下,如果製造完原子彈就換人的話,或許,他們的父親和那些跟他們父親一樣實幹的人,也就不會那麼累,也不會接受那麼多輻射的影響,他們的健康也不會受到致命的傷害。
可是不幹又怎麼樣呢?中國那個時候科學家不多,研究核武器的就更少。中國不能沒有核武器,不能沒有原子彈、氫彈,所以這一撥人還是從頭練到底。
許鹿希說,我理解鄧稼先他們,但是,我也理解孩子們。他們的父輩承受的壓力,孩子們不知道,沒看見。看到的又是這邊被他們叫叔叔、伯伯的長輩有房有車的這一面,看到他們的孩子比自己享受得多的一面,所以心理不平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是解放後出生的,沒有見過洋人變成洋鬼子的情景,沒有那種再也不受別人欺負的強烈願望。所以,他們的情緒我理解,我不能責怪他們。孩子的工作要做,他們的情緒也要理解和引導。許鹿希這麼說著,笑容中沁出一派清涼。
是的,因為生也有涯,文化和思想的傳承是無涯的。
從1986年鄧稼先去世到1992年期間,許鹿希用了5年的時間,寫成了第一本傳記《兩彈元勳鄧稼先》。書出版後,許鹿希把書寄給了楊振寧先生。楊振寧先生在1993年2月9日給許教授回信說:
鹿希:
稼先的傳已看完,寫得不是最好,但稼先事蹟動人,仍是極好的書。
可否請便中寄五冊來美,十冊去香港,我可以送朋友與圖書館(香港的,臺灣的)。
匆祝
好
振寧
93年2月9日 於石溪
收到這封信之後,許鹿希陷入沉思。楊振寧先生的評價應該說是比較準確的。因為他和鄧稼先親如兄弟,雖然他們也有數十年不在一起了,但還是瞭解鄧稼先的為人、瞭解他對祖國的那份感情的。
許鹿希記得,鄧稼先住院期間,經常唸叨和他曾經度過艱苦歲月的還在一線工作的同事們,經常唸叨誰誰去世太早了,要不然一定會有大作為,誰誰身體不好,應該早點去檢查身體。誰誰還年輕,性子不要太急,積累了經驗就會出成果……那是一份放不下的思念啊!
鄧稼先和他的同事們為了國家的富強,甘願吃苦奉獻的精神如果不能寫出來,或者寫不好,就對不起鄧稼先和他的同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之後,許鹿希再次拿起筆,決定重新寫一本《鄧稼先傳》。
它是很好的研究作品
許鹿希說,她又奮鬥了6年,1998年6月再次出版了《鄧稼先傳》。這本《鄧稼先傳》是許鹿希帶領他們的兩個孩子共同完成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許鹿希說:“這次出版的《鄧稼先傳》,封面採用的是白底淺綠色環繞著鄧稼先的像。這種設計象徵著鄧稼先的高潔和永生。書出版了以後寄給楊振寧先生,他看了以後就給我來了一個英文的電子郵件,現在我還壓在這個玻璃板底下。這個英文的郵件,翻譯過來就是‘鹿希,謝謝你的書,它是很好的研究作品,祝賀你!’”
“《鄧稼先傳》再次出版後,得到了楊振寧先生的肯定。我知道他滿意了,然後就寄了好多本給他,他外國的圖書館和朋友。這是一個6年。
“前面用了6年初次寫出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八萬七千字,這次再用了6年出版的《鄧稼先傳》17萬字,前後共用了12年。”
兩本傳記用文字構成了許鹿希特殊的精神世界,也是她在即將進入70歲時又一次為國防事業的奉獻。現在國內外許多圖書館都有《鄧稼先傳》。它將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參考史料。
第十五章 天上人間情未了(3)
精神世界的追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