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頁(第1/2 頁)
這種交戰現狀之下,戰局態勢會顯得非常複雜,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因勢應變得來。
中行吳已經在退往後大營,一路上保持陰沉臉色,路過爆發內訌的區域沒有嘗試上去依靠威望彈壓。
反水的貴族肯定是一再權衡才那麼幹,不是中行吳露面就能使他們迴心轉意,極可能中行吳露面會讓反水的貴族大喜,搞得他們想俘虜中行吳去向呂武邀功呢!
「我們敗了!」中行吳回到『中軍』,將自己的兒子中行寅喊到一邊,壓低聲音說了那麼一句。
中行寅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安靜等著自己的父親繼續往下說。
「便是漢王武不殺我,我亦決不做韓起第二。」中行吳說的是態勢最糟糕的情況,頓了頓問道:「你願歸『沫』待漢王武兵臨城下,抑或往楚都?」
中行寅答道:「智盈在北,我便往南罷?」
那什麼,中行吳是太悲觀了嗎?絕對不就是!
現在的情況是,荀氏本來就打不過漢國,中行吳進行了徹底的垂死掙扎,沒想到因為時代的差異性,搞得變成讓荀國的崩盤加速。
之前,魏絳覺得無法抵抗呂武,開始就安排了後路。
現在,中行吳怎麼可能比魏絳差,絕對也是早早就為荀氏安排了退路啊。
第854章:生如夏花,豈可無燦爛之日
覺得在某個國家混不下去了,又或是提前察覺到危險,搶先安排退路是春秋貴族的固定思維。
將這種事情做得最露骨也是據有長遠目光的是陳國媯姓,他們很早之前就一再分家,好多媯姓的小宗前往各國謀求發展。
所以,陳國被楚國兼併不代表就此滅亡。這種沒有滅亡指的是血脈延續下去再創造輝煌的可能性,歷史上田氏篡奪齊國王座也讓陳國從某種程度上完成了復國。
在很早之前,呂武察覺到魏氏在安排後路,可以進行阻止卻沒有去做,不是呂武心軟了,純粹是真的不能去阻止。
當時還是春秋階段,兩個家族進入到敵對狀態,其實都可以事先安排家族的退路,進行阻止會讓其餘貴族看輕,乃至於產生不好的風評,再來就是為了減少更多的抵抗了。
道理不複雜,有退路的家族才不會決死抵抗,沒有任何退路則是逼著他們玩命。
以軍事角度來說,不將人逼到絕境會是減少己方傷亡的做法;換了家族私鬥的角度,某種程度上是允許敵對家族開枝散葉,想在減少更多反抗的前提下收穫勝利果實。
那麼,逃走的敵對家族成員,他們會日思夜想報仇嗎?春秋人們的腦迴路跟現代人存在差異,反正春秋階段極少發生為了報仇而報仇的事情,一般哪天大仇得到也是一種順手施為,絕不是處心積慮為了報仇去經營和設局。
「荀軍降者十五六萬,堅決抵抗僅是荀氏公族,餘下閉營懸掛免戰牌坐待分出勝負。」崔杼一點都不覺得戰況的進展演變成這樣有什麼好奇怪。
對於非公族的原晉國出身貴族來說,為了再次恢復曾經晉國榮光的輿論已經定型,戰爭就成了一種「內戰」模式。
晉國出身的貴族對「內戰」熟悉得很,反正就是其他人不想佔便宜就別插手,讓兩個家族自己去分出勝負,他們等勝負有了結果再決定要不要去跪舔勝利者就好啦。
另外那些原先作為衛國公族或貴族的家族,他們其實一點都不想為荀氏賣命,跟齊國、魯國、曹國等敵人交戰也是履行作為貴族的義務,輪到「內戰」模式樂得看戲,反正交戰方死了多少人都不關他們屁事,自己別死人就行。
至於說最後是漢國贏了還是荀國贏了?他們沒有資格自己當國君,衛國原地復活,又或是歸入到勝利者的統治之下,他們難道還能得到什麼天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