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3 頁)
劉鑫源一時間居然楞了一下,&ldo;你不是一直想練小重量多次嗎?&rdo;
沒錯,那樣對關節的負擔比較小,雖然對腿部的肌肉力量刺激相對較小,但可以透過增加訓練次數來彌補,但她現在想試驗不同重量的效果啊。雖然負重越大對力量‐‐體現到屬性上就是以強壯為主‐‐的增長效果越明顯,但是對其他的屬性呢?會不會對敏捷啦、靈活啦綜合考慮下來反而不如小重量呢?
二十多年前會考物理化學實驗滿分的陳煥之深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大重量還是小重量、跳深還是提踵、蛙跳、觸胸跳什麼的,總要一一試過才能知道它們哪個效果更好更適合自己呀。
陳煥之抹一把臉上的汗,笑得特別討好又燦爛,&ldo;教練,我有個新想法……&rdo;
這個新想法害得劉鑫源把訓練計劃又重做了一遍,不過這一次他倒沒覺得陳煥之瞎胡鬧,反而覺得能考上重點高中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訓練的細緻程度真是想都想不到。
陳煥之利用國青隊要求每個人必須要寫的訓練日誌‐‐省隊其實也要求寫,但是要求不嚴能糊弄‐‐跟劉鑫源一起制定了一個計劃。劉鑫源將自己知道的各種針對不同部位的肌肉、身體功能的訓練方式,按照輔助重量大小、頻次不同一一試驗在陳煥之身上。陳煥之根據自己的體會紀錄各種訓練方式對她來說的效果好壞。
其實這種方法一點都不嚴謹,如果這是一個嚴格的訓練方法實踐研究,那就應該有實驗組對照組,同時進行身體生理成分的檢測,而訓練效果好壞除了時間長了能透過測試測出來,短時間內就只能倚靠陳煥之自己的感覺說了算‐‐再沒有比這更扯淡的了。
&ldo;我瞭解我的身體,我能控制自己身上的每一塊肌肉。&rdo;陳煥之這樣回答劉鑫源,&ldo;沒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身體功能和狀態。&rdo;
&ldo;扯淡。&rdo;劉鑫源表面嗤之以鼻,心裡倒不是不相信的,這種對自己的身體野獸般的直覺和細微精妙的控制力,他還真在頂級運動員身上見到過。雖然那大部分是身體技巧性運動員,但這半年多陳煥之已經在他這兒攢了足夠的信用,以至於他竟不排斥陪著她做實驗。
唯一的顧慮就是,&ldo;還有兩個月世青賽,你這會兒不抓緊訓練技術,世青賽交不了差怎麼辦?&rdo;
陳煥之自信笑,&ldo;教練,誰還指望我跑世青賽冠軍嗎?女子100米世青賽上屆冠軍是11秒07吧,就放放寬今年那幫美國人都狀態不好,多跑02秒,那11秒27也離我太遠了呀。反正我進決賽還能拼一拼,獎牌沒可能吧。&rdo;
無恥地推卸了自己肩上擔負的期望後,陳煥之又補充,&ldo;世青賽後還有三個月就是亞運會,咱們要是想參加亞運會到時候再實驗不是更來不及嘛。我看從現在開始正好,越早開始收穫越大。&rdo;
行吧,劉鑫源想,反正他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大不了世青賽後一起滾蛋吧。
於是8月初徐指導看著收上來的訓練報告,簡直要氣昏過去:都答應了你備案的訓練計劃了你居然又不按備案來,造反呀?
但是再看後面附上的陳煥之訓練中的100米成績變化曲線,不,不是曲線,幾乎就是一條直線,雖然跟她在冠軍賽上的成績相比沒有太大的進步,但也沒有退步,最好成績11秒46、一般在11秒5到11秒55之間‐‐這個波動區間太太太小了,固然因為大部分是在室內測試沒有風速影響,但也顯示了陳煥之的狀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