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但在弗朗西斯的年輕歲月裡,他對此種危險並不知曉。12歲時,他被認為可以上大學學習了。這麼小的年齡就被準許入學,是非常罕見的。
1573年3月的一個早晨,伊莉莎白女王突然造訪古汗堡的培根家。幾個星期後,弗朗西斯就打點行李,進了劍橋大學。他沒有去尼古拉爵士讀過的基督聖體學院,而是去了亨利六世捐贈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亨利六世是弗朗西斯的外祖父。劍橋還是伊莉莎白受人尊敬的家庭教師羅傑·阿什凱姆先生讀過的大學。當時,哥哥安東尼跟他一起上大學,非常可能的是,弗朗西斯上大學,女王起了重要作用。
三一學院院長親自出門迎接兩個孩子的到來,以表熱忱的歡迎。有個叫約翰·惠特吉夫特的人,他是女王的寵臣,是個新教教徒。培根家的這兩個孩子就直接歸這位先生監管。他把兩個孩子安排到自己房間的隔壁。這種特殊待遇,沒有逃過其他學生的眼睛,稱他們是「老師的小
寵物」。他們可能說得很對。幾年後,這位惠特吉夫特先生就被女王擢升到全國最高宗教領袖的位置,成了坎特伯雷大主教。
儘管受到了特殊待遇,弗朗西斯卻很不喜歡劍橋大學的生活。同學們都傾向於一種「混亂不堪的生活」,酗酒,做很過分的事,卻不熱衷於獲取智慧。甚至大學周圍的環境,也讓這位來自美麗而井然有序的古汗堡的學生失望至極。但他們很快適應了這種環境。他們與同學交往,也沒出現什麼問題,只是他們的身份有些特殊罷了。培根哥兒倆據說還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說他們倆很風趣,並能隨機應變,拿出有趣的想法與建議。他們對於所學課程,都表現出非常認真的態度,弗朗西斯表現得尤其突出。他們對新學科表現出渴望,這些新學科都是那個世紀的後半葉才漸漸為人所知的。弗朗西斯感到,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自己是責無旁貸的。此時,他已經決定要「傾其全部所學,投身於家鄉的建設」,他要利用所學,為「整個世界的變革」鋪平道路。《穿透時間的人》的作者洛倫·埃斯利相信,雖然培根年紀很小,但他已經將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設想好了。
這些野心與夢想是不是真的在培根年紀很小時就已經形成,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很快發現,鼓勵他進行自由研究、自由判斷的那些人,最終都被隔離了。在英國的大學裡,幾乎沒有思想者的空間。後來他寫道:「在當時的大學裡,幾乎沒有人願意自由地思考。」
實驗科學開始在這個世界上露出端倪。培根與大海那邊義大利的伽利略,都是這一科學的預言家。此時哥白尼已經發現了天體執行軌跡,牛頓也將很快研究那個著名的
蘋果引發的經典力學定律,並證明亞裡士多德的理論只不過是理論而已。教會的大人們如果再爭論天使是不是能倒立在針尖上,就會受到譏笑。亞裡士多德曾說過冰比水重,說過獅子崽出生時是死的(其實是在睡覺),過幾天才能活過來,說過大的物體比小物體下落時的速度快。而此時的人們已經不再迷信他說的那些話了。觀察與實驗是弗朗西斯所追求的一切。如果實驗沒有任何結果,那麼,他是不能相信其可靠性的。基於邏輯所進行的各種爭論,那已經是古人玩的把戲了。只有「觀察並看到」,才會對未來有用。他一定要成為推動這個車輪朝前走的關鍵人物。
當然,他是對的。現代科學正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智慧之人都已經被關進大學問家的地窖裡去了——所謂大學問家就是那位學術獨裁者亞裡士多德——就像很多人被關進修道院和大學的地窖裡一樣。」培根這樣寫道。劍橋大學太令他失望了。於是,他和哥哥安東尼提出申請,希望允許他們回到古汗堡的家裡,不再繼續讀下去。另外,幾次瘟疫大流行,也使得劍橋大學關門停學好幾次。在那幾次瘟疫中,光倫敦一個地方,就有幾千人死去。安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