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劉保本是安帝和其妃子李氏的兒子,曾被立為皇太子。因皇后閻氏無子,害死李氏,又尋機廢劉保太子位。安帝死在出遊途中,隨行的閻皇后及其兄弟怕朝中大臣擁劉保為帝,故密不發喪,回宮後安排好諸事,才宣告訊息。而此時,鄧氏兄弟已經遵照閻後與宦官們密謀的決定,派人迎立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北鄉侯劉懿為帝。
北鄉侯立為皇帝後就有病,並且總不見好。宦官、中常侍孫程對濟陰王劉保謁者長興渠說:&ldo;濟陰王劉保是先帝的嫡親兒子,本來沒什麼過錯。因為先帝聽信讒言,才被廢黜。如果北鄉侯死的話,我們聯合起來,共斬江京和閻顯,事情肯定成功!&rdo;不久,北鄉侯死。閻太后等將訊息封鎖起來,不讓大臣們知道,秘密挑選其他王子繼承帝位。為防止意外事變,他們又把宮門關閉,並派重兵把守。
大臣們雖然不知底細,可瞞不了宮中的宦官。孫程等十幾人在宮中德陽殿秘密《:聚集,舉行宣《:誓儀式,每人割《:去一片衣服,決心《:同心協力,共舉大事。兩天後的晚上,孫程等又在崇德殿討論了一次,決定立即動手。於是抽刀殺向章臺門。他們殺死親閻氏宦官,獨留下老資格的宦官李閏,把刀擱在他脖子上,說:&ldo;現在我們迎立濟陰王,不準三心二意。&rdo;李閏覺得也沒有反對的必要,只好說:&ldo;行啊!&rdo;於是孫程等扶起李閏,一齊到西鐘下迎接濟陰王劉保即皇帝位,是為順帝。這一年,劉保11歲。第二年,改元&ldo;永建&rdo;。
得手以後,順帝立即帶領尚書令、尚書外僕射到南宮,登上雲臺,召集公卿百僚,並命令虎賁、羽林軍士嚴密把守南、北宮諸門。太后兄弟閻顯等得到訊息,但終因無援,只好束手待斃。順帝取得了絕對的優勢,派使者到閻太后那裡奪取到璽綬,又派侍御史去逮捕閻顯和他的弟弟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閻氏兄弟被捉後全部誅死,又將太后遷往離宮。至此,順帝清除政敵的行動告一段落。
孫程等因有擁立之功,封侯食邑。順帝登基後,逐漸疏遠了孫程等人,信任另一個宦官張防,重大事情先同張防商量。張防靠順帝的信任,賣弄權勢,違法亂行。司隸校尉虞詡不畏權勢,收集了張防的罪狀,上書彈劾。可是奏章到了順帝那裡,總沒有下文。孫程得知其事,也忙去請見順帝。孫程對順帝說道:&ldo;陛下同我們準備起事的時候,認為奸臣是國家的禍害。現在即位了,反而重蹈先帝的覆轍!司隸校尉虞詡為國盡忠反被拘繫,中常侍張防違法亂紀、貪汙受賄的罪行為天下人共知,陛下倒認為他是忠臣。現在星象有變異,說明宮中有奸臣。應立即把張防抓起來,這才符合天意!&rdo;這時,張防就站在順帝後面,孫程大聲喝道:&ldo;奸臣張防,還不快下來受縛!&rdo;張防知道孫程的厲害,不得不離開順帝,走往東廂。順帝因孫程有擁立之功,懾於他的餘威,只好將張防發配到邊遠地區。
但是,身為皇帝,總不能受制於這些宦官。過了不久,順帝以&ldo;爭功&rdo;的罪名,全部罷免了參與擁立的孫程等19名宦官,把他們統統趕出了京城洛陽。過了兩年,順帝念及孫程等的功勞,又把他們召回洛陽。孫程官拜騎都尉,沒有實權。最後死在洛陽。
順帝親政以後,內憂外患不斷。永建三年(公元118年),洛陽發生地震,漢陽地陷裂。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洛陽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其他12個郡國也發生了蝗災。以後風、澇、水、旱時有發生。順帝朝的經濟形勢不好,政治上也日益腐敗。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平息了10多年的羌族起義又爆發了。起義爆發後,順帝連忙下令,集結了10多萬大軍前往鎮壓。這次戰爭延續了15年之久,到沖帝永嘉元年才結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