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正德(1)(第2/5 頁)
所有農民、牧民必須按照每年收益來繳納商稅,而收益低於五十貫的則是實行免稅,達到一百貫的則是徵收5%的商稅的其餘收益以《新商稅法》為主徵收。
以正德年間的耕地產出來來,五十貫的產出最少得有二百畝耕地,一百貫則是四百畝。
儘管在過去六十年時間裡,大明耕地面積從八億多增長到如今的二十四億畝,人均資料更是達到人均七畝六,可土地依舊還是掌握在權貴手中。
兩項政策加上吏治京察,足夠解決當下的財政問題和社會問題。
除了這些,王守仁和張璁建議的其它政策也基本都是在解決當下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革新二十四例》一經上奏,立馬引起了大明朝各階層的廣泛關注。
與當年一樣,權貴們開始向這位四十歲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進行施壓,而朱厚照顯然不在意這些所謂壓力。
過去十餘年時間裡,他早早掌握了燕山衛和吉林衛,保護自身安全綽綽有餘。
此外就太學科技來說,他也對外界藏了一手來對付有可能遭遇的問題。
所以面對所謂的壓力,他繼續在紫禁城內自然生活著,絲毫不受影響。
正德四年八月初二,朱厚照批准了《革新二十四例》的行政改革奏疏,王守仁與張璁開始著手改革。
為了方便改革,朱厚照設定內行廠對錦衣衛、西廠、東廠進行京察。
他以胡綸的六代孫,他的玩伴胡炳為內行廠指揮使,於九月初二展開針對廠衛的京察。
正德新政持續百日,落馬官員數量便達到了四千六百餘人,吏員更是多達三萬人。
此外,軍中大考於宣佈革新後百日進行。
不同於軍校的理論考試,軍隊大考所考的是實踐。
實踐大考為期三年,從北京向各地都司進行考核。
昔年驍勇善戰的上直十六衛,除了吉林、燕山二衛武官合格外,僅有西海伯戚景通之子,天策衛指揮使戚繼光,龍驤衛指揮使戚繼美二人所指揮二衛透過考核。
朱厚照拔擢戚景通為中軍都督府都督,任戚繼光為渤海都指揮使司,戚繼美為遼東都指揮使。
他選二人擔任渤海、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司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崑崙洲的朝鮮、日本、暹羅諸國大戰隱隱有失控的現象,北海和東海擦邊走火的情況隨時有可能發生。
十月,地方上掀起了抗稅的熱潮。
按照《新商稅法》,地方上的大資本們需要繳納收入所得50%的稅收,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在剜肉。
正因如此,官商資本進行勾結,對地區工廠展開停工運動,並煽動大量工人走上街頭。
除此之外,軍隊的裁汰也在進行,而這樣的大動作無疑給軍隊之中的碌碌無為之徒帶來了恐慌。
此時大明朝已經立國一百八十一年,過去的所有王朝,在這個年齡的時候,無疑都是在走下坡路。
儘管新學推行近一百五十年,可所謂的聰明人依舊在按照過往的經驗來推斷眼下的情況。
他們認為大明朝已經到了該率落的時候,畢竟經過弘治二十五年的無為而治,大明朝各個方面都顯露除了頹勢。
大明的權貴階級在發力抵制新政,普通百姓則是被資本愚弄慫恿。
大明報社早在弘治年間,就被滲透成了一個篩子。
數百萬工人走上街頭抗議新政,哪怕他們接受過中學教育,可他們只接受了知識,沒有接受思想。
在報紙和資本、地方官府的慫恿中,他們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面對這種情況,王守仁不急不躁,他先是與張璁裁汰地方所有報社官吏,隨後重新招撫良家子弟進入報社,將輿論倒向己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