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有用的辦法(第1/3 頁)
大雪簌簌地落下,皇城內外一片茫茫之色。
蘇軾本向章越道謝,感激他數次迴護之情,沒料到章越卻一句提前道了一句,天下可無我章越,卻不可無蘇子瞻。
章越將蘇軾道謝的話堵了回去。
我救你不僅僅是因為你我是朋友,是同年,而是為了天下,為了國家留一個大才。
王安石說盛世不殺賢才,話就是字面意思,但同樣的話,章越說來就是另一個意思。
雖是大雪天裡,蘇軾心底卻溫暖如春。
蘇軾想起當年進京時相士之言,章越真是他們蘇家的貴人之語,真是一點不錯。
“蘇某惜此身,本想為國家再做點事,但此番啟程躊躇再三,心底還是忍不住後怕。”
章越道:“子瞻,豈可輕移此志?”
蘇軾搖了搖頭:“我想起一個笑話,兩個措大言志,一人道,我平生不足唯獨吃和睡。他日得志,我當吃飽了睡,睡飽了吃。”
“另一人則道我則有一點不同,我當吃了又吃,何必要睡呢?”
“所謂人生抱負之志不過如此。”
章越笑著搖頭,蘇軾都到這時還不忘吐糟。
不過章越心想歷史上蘇軾一直在黃州待罪,一直到了元豐七年時,天子才讓他改知汝州。
章越還不到元豐五年便讓蘇軾官復原職,豈不是如赤壁賦,承天寺遊記等名篇恐怕就要……恐怕就要由我替他寫了。
章越如是想到。
章越對蘇軾道:“先談公事。”
……
二人在中書廳裡入坐後,蘇軾坐在下首,章越坐在案上。
官員入中書奏事都是北向而坐,宰相據案面南而坐。只有兩府入中書時,方才撤去桌案,宰相與之分東西賓主對坐,這叫掇案。
蘇軾至中書必然遵守以此規矩。
蘇軾看著章越今時今日,自知不可以以往口吻與章越輕談了。
章越道:“由子瞻出使高麗再聯絡女真之事,是非你不可,權高麗國主崇仰本朝文化,你的文名早已在高麗遠播,所以你前往此地再好不過。我聽說之前高麗文臣金覲隨同柳洪、樸寅亮出使宋朝。歸國後,為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富軾”與“富轍”,倒是有意思。”
章越說笑,蘇軾肅容道:“下官有一事不明,高麗必聽命於契丹,終必為北虜用。契丹大軍足以致其死命,而本朝則不能故也,為何高麗要聽命於我,而不聽命於契丹?”
“若是真的通好高麗,契丹觸怒,豈非兵禍又起?”
蘇軾說得很有道理,契丹與高麗大部分領土就隔著鴨綠江,而且遼國還在鴨綠江以東的保州,定州駐軍,隨時可以攻打高麗的西京(平壤)。而宋朝與高麗距離那麼遠,幾乎沒有什麼制著高麗的手段,高麗憑著聽你的。
章越道:“問得好,此事要從熙寧七年說起,當時本朝與遼國因劃界之事,我身為樞密副使率軍在前線與遼國對峙。”
“為了打破僵局,當時朝廷讓安燾和陳睦出海使高麗,以為聯絡。”
“之前本朝至高麗海路,一直是由登州至高麗西海岸的翁津,但這一次,本朝則由明州(浙江寧波)至高麗禮成江的碧瀾亭登陸。”
“為何改變驛路?”
“因為登州海禁,本朝禁止商人私下與遼國市易,所以這條路斷了,而且從明州走而不從登州走,就是為了不觸怒契丹人。”
“這條路說遠也不遠,依靠季風之便,五六日即可抵達,但是風險不小。之前本來要林希出使,但他聽說風險較大,最後就不去了,結果吃了掛落。”
“不過明州雖遠,卻禁不住商人賺錢暴利之心。這些年富貴險中求的閩商從泉州港出海,照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