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以為醫待詔(第3/4 頁)
隅小國,民不過數千戶,地不出萬里。所謂國君,也只與楚國一州郡守相當。
此番秦越為醫待詔,雖是醫散官,卻是宮中近臣,便是有窮國國君當面,也須得以禮相待。尤其自太后腦疾治癒後,更為王上所喜,言必稱先生。
秦越終日聽聞曲辭諂媚之語,又自恃功高,以太后為倚仗,漸生驕傲之心,便是太醫院諸多醫官,亦不假顏色。
如此以往,終於而至一發而不可收拾。屢次出席,不分場合,言語間常有輕慢王室之意,道:“若無我秦越,焉能有太后如今?”
左右之人言道:“我等常聽聞白雲先生陳摶之名,世人皆稱其有仙風道骨,去神仙不遠矣。有太醫曾言道:若無白雲先生神通護法,太后亦不能得治。”
秦越譏笑道:“陳摶其人,舉進士卻不第,鬱郁不得志,只得歸隱山林,終日嗜酒自醉,有能耐醫治太后?”
又有人道:“今有四皓,德高望重,品行高潔,為當世大賢。先王欲廢公子另立,太后勸之無果,乃迎四皓出山,定公子名位,終於成就當今王上。秦先生以為四皓如何?”
四皓安儲之事,秦越從前尚居有窮國時,便已有所聽聞。
四皓原是先王逸民,因不喜俗世紛爭,不願行爾虞我詐之事,相攜來到縹緲峰。
四人登上縹緲峰,只見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之蠅營狗苟的紅塵俗世,真是人間淨土。遂決心巖居穴處,紫芝療飢,在縹緲峰隱居。
後先王因喜庶妃,及至欲以其子為儲。王后請陳摶勸阻先王,陳摶言道:“王上性疑,輕易不信人言。可約請四皓出山,相助於公子。”
王后聞之大喜,使公子遣人以高車駟馬,卑詞厚禮迎接四皓。
四皓乃是飽學宿儒,初聞易儲之事,登時便想起夏宣王故事。
昔年,夏國國君宣王,先後九次兵車之會,終於一匡天下,確立其諸國霸主地位,氣焰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卻因以妾代妻,廢嫡立庶之事,使的國家覆滅,為列國蠶食。
四皓恐王權更迭,以至國內動盪,百姓遭苦,又知公子為人忠厚,便決然出山。
公子迎四皓於公子府邸,以國士之禮待之,四皓自此形影不離於公子左右。時有姜國南侵,屯重兵於邊界。先王遣公子出征,四皓隨行,大獲全勝。
公子凱旋而歸,先王於宮中設宴,見公子身後有四皓跟隨,氣度儒雅,頗為不凡,甚感驚訝,便問道:“誰也?”
四皓報上姓名,先王奇道:“寡人尋諸位久矣,諸位總是避而不見,為何如今卻去輔助公子?”
四皓道:“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公子仁慈孝順,謙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公子,願為賓客。”說罷,便飄然而去。
先王嘆道:“公子羽毛已豐,甚得人心。”心中亦絕了易儲之念。
而後先王去世,公子繼任王位,感於四皓輔佐之功,便要封侯命爵。四皓竟謝絕封賞,重回縹緲峰隱居。
此番太后忽患腦疾,國中無醫可愈,四皓應召而出,不辭奔波勞苦,從有窮國請來秦越,亦可堪居功至偉。
秦越念及往事,哂笑道:“四皓雖居荒野,看似避世,卻心繫王室,非世外之人。”
秦越言語無忌,時而久之,終於使人漸生怨懟,向王上告發。王上亦不滿秦越久矣,只恐太后為難,便使人詢問太后之意。
太后雖居於後宮,亦知秦越之事,心中頗有芥蒂,言道:“白雲先生、四皓皆國士,有興國安邦之功。秦越自恃其功,屢屢口出狂言,以言語辱之,更有輕慢王室之語,王上當秉公辦事。”
王上聞言,當即令人將秦越收押,欲以不尊王室之名,將其斬首。
陳摶聽說此事,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