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熱議(第2/4 頁)
身海貿,這固然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意味著朝廷將來能夠從海貿上獲得足夠的賦稅。”朱高熾今天約夏元吉來,為的也就是說這件事,所以他也對夏元吉坦誠的說道:“只是我在擔心,朝廷還沒正式開海禁,這訊息就已經傳的滿天飛了是意欲何為?我還看到不少朝廷的官員和這些商人往來,這當中難免有人會接受商人的賄賂。
而且民間對海貿一事如此熱衷,若是朝廷不善加引導,恐怕真的會令百姓也爭相投入其中,這恐怕並不是好事啊!”
“太子殿下的憂慮是正常的,不過這朝廷官員和商人私下往來的事情歷朝歷代都屢禁不止,洪武年間太祖皇帝那般嚴厲的打擊官員受賄,也未見能把這事剎住,可見這種事情是堵不住的。”夏元吉倒是沒有為那些接受商人邀請的官員辯護,不過他還是說了一些好話來為這些同僚開脫:“而且這人情往來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若是官員吃幾頓宴請都要算罪過,那咱們大明就真的官不聊生了啊!”
夏元吉雖然最後一句說的有幾分詼諧,但卻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在明朝當官確實日子難過。
主要現在還是明初,朱元璋留下來的規矩還在,錦衣衛這把刀的威懾力也夠足,洪武朝四大案才過去幾十年年,朝中還大有經歷過洪武大案的官員在,這吏治還並未崩塌到明朝中後期那般稀爛的樣子。
所以明初的時候當官確實是一件苦差事,俸祿發的是擦屁股都嫌硬的寶鈔,收點賄賂還要當心被剝皮做成稻草人,可以說確實算是官不聊生,朱家的官狗都不當。
朱高熾對此也是瞭解的,所以搖了搖頭說道:“我非是苛責他們,只是覺得朝廷官員多少還是要有一些法度在,這般接受商人的宴請,將朝廷重要的訊息透露出去,這……”
“如此……太子殿下不如回頭申飭一下?”夏元吉想了想,覺得這些同僚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做的過了一點。
“這事回頭通知吏部一聲,讓錦衣衛擬個名單出來,罰俸三月吧。”朱高熾還是沒打算追究這件事,只是定了個不痛不癢的罰俸。
不過說完這個,朱高熾便說會了正題,對夏元吉說道:“關於開海禁的事情,我之前和瞻埈討論過,他的意思是允許商人出海,但把海船給禁了,所有能出遠洋的海船必須在市舶司購買,民間只能建造近海捕魚用的漁船,透過這種手段來限制百姓全都跑去投入海貿。”
“禁海船?鄭王殿下這點子不錯,朝廷不禁止百姓從事海貿,但禁止民間自己造海船,這樣一來出海的船就全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就算偶爾有人私下裡建造海船搞走私,也成不了規模了。”夏元吉自然是能夠聽得出來這其中的好處的,自然是對此大加讚賞。
朱高熾對此也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之前和工部的宋尚書商議此事的時候,宋尚書對此也十分贊成,當時瞻埈還提到了要改革匠戶的制度,讓匠戶們能夠承接民間的訂單,這海船官造或許可以用來試試瞻埈所說的匠戶制度改革。
只是改革戶籍制度牽連和影響都十分巨大,孤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意把夏尚書你招來,想聽聽你的看法。”
私下裡的宴請不是正式的商議,所以相對來說態度也要隨意不少,朱高熾之所以私下裡邀請夏元吉,本身也就是為了能夠讓他不要那麼正式和拘謹,可以暢所欲言。
“匠戶制度改革?鄭王殿下是覺得朝廷的輪班匠和住坐匠這兩者做事效率不夠,做出來的東西也質量參差不齊吧?”夏元吉雖然沒有參與之前的討論,但朱高熾一說,他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畢竟他是戶部尚書,這匠戶雖然是工部在管著,但匠作局生產要用的原料還是要從戶部撥付,生產出來的成品也是他們戶部接收,當中有什麼問題戶部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現在朱高熾提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