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加稅(第2/3 頁)
兩”
“大人啊正常上交是要交10000石糧食2700兩銀子,但還有每年給上官的冰敬和炭敬,還有往年的積欠,在加上您的常例。”
“以前誰欠的找誰去”
“大人啊!以前十幾年沒有縣太爺了,您這上任不找您找誰啊!”
“以前欠了多少?”
“大概有個2萬石”
“這麼多?”
“這是十幾年的累計下來的積欠啊”
“那常例又是什麼”
“這常例包括給您平日裡做衣服的絹八匹,每個裡甲一兩銀子,每換一個里正一石米,每次徭役每個裡甲一兩銀子,經過縣裡的鹽每引一錢銀子。每在縣裡賣鹽一引一錢銀子,每年還有樣漆一百觔,收的各項錢糧每一百兩取五兩,造黃冊每裡銀二兩,俸米每石折銀一兩,等等共3000兩”
這麼個窮縣要搜刮這麼多,等等這些皂吏根本不會按實數收,能給我3000兩銀子。那他們得貪多少才行?這麼多里長,皂吏,衙役還有那黃世郎得肯定要搜刮幾倍才行。他們還要趁機放貸兼併土地。
錢典史看那張宗賢在那若有所思就繼續說道:“這些收上來的糧食,需供應邊牆運輸還有損耗還得在加一成,那收上來的散銀要鑄成官銀還的損耗一成。”
“那就是33000石糧食,11000兩白銀。這全縣30萬畝地按一年平均300斤的產量算一畝得承擔承擔17.6斤糧食”
“大人不是這麼算的,這30萬畝地其中有藩王,士紳,和那黃世郎的地加起來有15萬畝不需要繳稅。”
“他們不僅不需要繳稅,還要從中牟利了吧。你給我說實話我要收齊這稅款,在加上這上下所有人的分成。百姓們得交多少糧食?”
“大人這天下都是如此啊!你一年的俸祿才70石米,到您手裡還不一定有這麼多了。朝廷經常拿香料之類的東西抵俸祿。當官是要有排場的,這一應用度70石哪夠啊。”
“錢典史說實話即可,不用提其他的”
錢典史看張宗賢有點不耐煩了才趕緊說道:“按照往年來算的話摺合糧食得20萬石”
“那就是15萬畝的一半的產出。清澗縣8萬百姓,除了那些免稅的田,人均不到2畝地,就算平均2畝地一個四口之家交了稅之後只能留下1200斤糧食,平均每天不到一斤糧食。這夠吃嗎?”
“大人您體恤百姓我知道,可這交代不了上官也不行啊!不讓下面的人拿他們就不好好催繳,這本來每年催繳都要出人命的,不讓拿更不幹了。”
“錢典史你先忙去吧,我好好想想”
一天不到一斤糧食還要乾重活,沒有油水補充體力全靠這碳水,而且還要留種子來年種植,還要買鹽,勉強餓不死而已。就算今年繳足了明年隨便一個旱災就會欠收,到時候就得賣地過活,租別人的地倒是不用交田稅了,但是其他的加派還是有的,在加上服徭役得自帶乾糧。怪不得那三餉一徵這陝西的百姓就都造反了,不造反也得餓死。
怎麼辦才能過了這一關啊!不向上頭繳足稅收就沒法升官,要繳足了就得那百姓開刀。就算清查隱田也補不了2萬石啊!真要升官逼死百姓張宗賢做不到,和徒弟們也沒法解釋。就算不升官了,糧食交不起這邊牆的邊軍就得捱餓,他們要是造起反來破壞性更大。
就算拿酒業的產出繳了糧食也不行。如此施恩百姓下面人會懷疑他是要造反的。在加上酒業的產出要保密,不然那些貪婪之輩絕不會放過這個下蛋的金雞。就算是造反也只會破壞北方脆弱的經濟。最後只能學李自成做流寇把北方徹底打爛。哪怕造反成功了沒有替代這些官吏的人才,還是得用他們治理百姓,那還不如不造反。
張宗賢思考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