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1/5 頁)
“文淵閣?”朱高熾蹙了蹙眉頭,“歷來的官署都設在宮外,最近的也至少出了午門。文淵閣可是在皇宮內廷,恐怕不太妥吧?”
“有什麼不妥的?他們從翰林小吏一下子成了內閣大臣,朕相信他們懂得何為知恩圖報,無需擔憂太多。”
朱高熾愣了愣:“內閣大臣?”
朱棣點點頭:“文淵閣在皇宮內廷,就簡稱內閣。入選文淵閣的官員,統稱為內閣大學士,設首輔,次輔等職。以後百官上疏的摺子,先到文淵閣,由內閣大臣審閱,然後加上他們的意見,貼在奏摺之上,再送到御書房給朕批閱。如此不僅能節省時間,也能綜合大家的意見,做出最好的批覆。這樣一來,決策權始終在朕手裡,議政權交給內閣,行政權由六部分管,六部再將審批後的摺子和旨意下達至兩隸十三卿,各地再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和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只有這樣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脈絡清晰,才能將帝國的每一個角落都管理得井井有條,讓百姓真真正正安居樂業。熾兒,你覺得如何?”
朱高熾看著他,沒有回答。
朱棣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熾兒?”
“呃!父皇!”朱高熾彷彿嚇了一跳,趕緊將身體往後靠。
朱棣眼疾手快一把將人拉回來,直接揚手就是一記爆慄敲到額頭上:“你小子怎麼回事兒?父皇說話你沒聽見?”
“聽見了聽見了。”朱高熾捂著腦袋點頭如搗蒜,“父皇心思縝密,考慮周全,兒臣實在是佩服不已。”
他這絕對不是拍馬屁,他剛才突然走神兒,是因為真的沒想到朱棣這影響後世數百年,甚至影響了全世界的內閣制度,竟然就在這樣一次近乎於偶然的情況下成形了。
雖然在這之前,他對內閣制度並不是很瞭解。但他知道,這個制度,在明朝時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務體系,它在權力平衡方面堪稱完善。不少西方國家相繼學習,形成了後來的內閣制和首相制。而內閣首輔,其實就是現代西方一些國家首相的雛形。
不得不說朱棣在政治上的確有一套,要說玩弄權術,他敢保證,沒有人會是他的對手。他要是知道自己的這一制度,在後世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肯定會得瑟死。
“熾兒?”
朱高熾正想得眉飛色舞,突然聽到朱棣的聲音好像提高了一些,忙回過神來叫了聲“父皇”。
朱棣狐疑的看著他,眉頭緊鎖,半天之後才問了他一句:“你沒事兒吧?”
“啊?我有什麼事?”朱高熾一臉無辜,“父皇有什麼事要說?”
“你明天就去翰林院幫你老爹選幾個人入主文淵閣。”
朱高熾趕緊躬身行禮:“是,兒臣遵旨。”
朱棣又沉默了,朱高熾覺得氣氛有點兒奇怪,不由得仰頭看他,卻看到朱棣的身影一點點朝自己俯了下來,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句:“這句話朕已經說過兩遍了,你都沒聽到,還說自己沒事?”
朱高熾狂汗。後果可想而知,朱棣懲罰的方式一向“與眾不同”。
翌日一大早,朱高熾就去翰林院調了所有官員的履歷背景,明察暗訪了半個月,才交給朱棣一封摺子,上面列了他認為比較適合進入內閣的十位官員。
朱棣審閱了一遍,劃去三個,留下七個,將摺子遞迴給朱高熾。
朱高熾接過來,開啟的時候看到上面留下了楊士奇、楊榮、解縉、胡廣、金幼孜、黃淮、胡儼七人的名字。這便是明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內閣七子”。
在這之前,這七人在翰林院的職位大多都是編修或者侍詔,最高才六品,最低的只有從九品。突然就被選入了文淵閣,做了大學士,雖然官階並沒有改變,但內閣是最接近權利中心,離皇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