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革新之念(第1/2 頁)
等到群臣又議了一些蘇國的大小事情,宗伯蘇茂,又說了最近幾件事情,主要是接待外賓,隨著蘇國前代國君下葬,一些使臣也漸漸離開蘇國。
“鄭使還沒走?”蘇照皺眉問道。
按說,接待外賓這種事情,應該有一個太常之類的禮儀官負責,但侯國事少,此刻就是由宗伯蘇茂一併署理,家國天下就是這樣。
宗伯蘇茂,蒼聲道:“君上,這幾日,袁逆案發,鄭使派人多方打探我國虛實,意圖不明。”
一旁的司寇,陳韶冷聲道:城中,近日起來的流言,應為鄭使派人散播。”
“什麼流言?”蘇照凝聲問著,心裡閃過一個念頭,看來,他還需要一個監刺輿情的情報部門,一個對內,一個對外。
司寇陳韶神情躊躇,沉吟道:“近日,城中起了流言,說君侯刻薄寡恩,殘暴虐殺,先是幽禁嫡母,又對袁逆降之以雷霆,言此代君侯,少承嗣位,剛愎自用,恐怕國祚不久。”
此言一出,在場公卿大夫都是議論紛紛。
司徒孟季常作義憤填膺狀,道:“一派胡言,戾夫人謀害兩代君侯,袁逆悖逆行兇,證據確鑿,豈是這些流言碎語能夠顛倒黑白的?”
蘇照眸光微動,一時默然。
其實,這一切,他早有所料,這就是後患,他繼位之後,可謂馬不停蹄,先後掃滅了衛殊,袁彬二人,落在一些“陰謀論”者眼裡,不知該如何編排於他了。
見蘇照沉默,似在“醞釀”雷霆之怒,溫邑邑宰韓岱硬著頭皮,拱手道:“君上,而今流言四起,微臣已派人偵緝,眼下流言已大為減少。”
蘇照聞言,嘉許道:“韓卿做的不錯。”
韓岱聞言,心頭稍松。
司寇陳韶道:“鄭國國使,還在溫邑城中盤桓,君上,是否驅逐此人?”
太宰敬弘道搖了搖頭,嘆道:“鄭國,虎狼之國也,若無理驅逐,恐怕將有不測之禍。”
“如何是無理?鄭使唯恐天下不亂,當以驅逐,警示其人。”陳韶據理力爭道。
敬弘道說道:“雖可驅逐,也難保其不再於諸國之中遍起流言。”
蘇照清咳了一聲,中止了二人的爭執,朗聲道:“對於鄭使,若其不走,限制出入驛館即可,至於國內流言,也不能一味壓制,還需善加引導……至於他國有一二謠言,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在蘇照看來,除卻豫州幾個大國,誰會關注一個萬里迢迢之外侯國的少年國君?
當然,他可能還需要再設立一個宣傳部門,比如蘇宣部?
這方仙俠世界,已有造紙術、印刷術,但不知為何,卻無報紙,連邸報都沒有。
驛傳系統只為軍事服務,交通也是一塌糊塗。
“這是我的國家,七郡之地,百萬人口……內政,軍事直接關乎修行速度,除去袁彬之後,僅僅三天,元罡之境已至中期,按著這個速度,重回前世仙道修行的頂點——元罡巔峰之境,只是時間問題,但我隱隱有一種感覺,恐怕金丹會是瓶頸。”
金丹之境,可稱真人,所謂一顆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等到議事完畢,諸公卿告退,蘇照單獨留下了太宰敬弘道和司寇陳韶二人。
迎著二人疑惑的神色,蘇照沉聲道:“老師,陳卿,鑑於袁逆之事,孤有意設立樞密院,典掌軍令。”
敬弘道皺眉道:“君上,可司馬之職是效仿姬周帝室而定,不好隨意裁撤,而今國事繁亂,行此革新大政,不如稍緩一些。”
陳韶倒是沉默,顯然在思索著其中的關節。
“三年無改父之道,鎮之以靜的道理,孤是知道的。”蘇照沉吟片刻,道:“孤非是要裁撤司馬之職。”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