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4/4 頁)
李嚴、吳壹俱在堂上,看刺烏先如此猖狂傲慢,不禁皆是大怒,正欲出言斥責,張任卻是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無須理會,不動聲色地道:“既然如此,那就祝刺大將馬到成功。”
刺烏先輕蔑地掃了堂上諸將,冷哼了一聲,高揚起頭顱,信步向外走去。
魏延勃然大怒,抽劍道:“這匈奴蠻子也太目中無人了,某今日非得教訓他一番不可。”
張任淡然一笑道:“文長休怒,權且讓他狂上一日,只怕明日自然有他哭的時候。”
“督帥的意思是……”
張任微微一笑道:“夏侯惇是何等樣的人,跟隨著曹操南征北戰十數年,戰功彪柄,威名赫赫,此番忻口之戰我軍若不是搶在夏侯惇的前頭,截殺了張燕,真讓夏侯惇把雁北魏軍調回晉陽的話,太原郡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夏侯惇能果斷地放棄晉陽重鎮,足以證明此人武略非凡,如此有韜略的大將。又是豈是刺烏先這樣的蠻夫所能應對的,刺烏先既然想追,不妨給他點苦頭嚐嚐,也讓他知道一下什麼叫天高地厚。”
黃權道:“此番刺烏先前去,必敗無疑,只是現在匈奴好歹也算是助我們與魏軍作戰。倘若坐視其全軍覆滅的話,是否妥當?”
張任道:“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匈奴單于劉豹難道會真心助我們破曹嗎?他不過是想借我們之力,重新進入豐饒的汾水河畔罷了,或許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亦未可知。主公在來信中提到,對匈奴人要多加防範,切不可疏忽大意。劉豹派來的這一萬人,終究是一個禍患。此次刺烏先自己作死,為何不成全與他?一來可以削弱一下匈奴人的勢力,二來也滅一滅刺烏先的囂張氣焰。”
當日在膚施張任同意了劉豹的派兵之舉,向西河進軍的同時,張任也用六百里飛騎將情況報之於劉澤。劉澤很快地就給了他回信,對張任接受劉豹的要求表示了贊同,一切以大局為重,只要是有利於大局的事情。那怕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在所不惜的。不過劉澤在信中提到,要張任密切注意匈奴人的動向。對這支東渡的匈奴騎兵要加強控制,絕不容許他們的野心和陰謀得逞。
東渡之後,張任也的確對匈奴人多做了提防,無論是那次戰役,都沒有把匈奴人用做先鋒,最多是敲敲邊鼓打個秋風什麼的。這也讓傲慢的刺烏先公然地表示不滿,此次刺烏先強行出頭,多少也和張任先前的舉措有關。
張任之所以順水推舟,就是因為張任清楚,此番刺烏先帶兵去追魏軍。必然會大吃苦頭,能假夏侯惇之手削弱一下匈奴人的兵力,張任自然是樂得坐享其成。
不過張任也不能坐視刺烏先全軍覆滅,當前與魏軍的矛盾還是居於主要地位,與匈奴人的矛盾居於次要地位,真要是讓匈奴人死個精光,劉豹非得急眼抓狂不可,狗急了要跳牆,張任可不想把局勢搞得一發不可收拾。
張任當即命令馬岱率部尾隨刺烏先,如果刺烏先被魏軍圍困,不必馬上救援,但一定不能讓匈奴全打光了,在適當的時候再出兵相救,同時張任又派冷苞、鄧賢各率本部人馬,策應馬岱。
馬岱、冷苞、鄧賢領命,下去各引軍馬出擊。
┄┄┄┄┄┄┄┄┄┄┄┄┄┄┄┄┄┄┄┄┄┄┄┄┄┄┄┄┄┄┄┄┄┄┄┄┄┄
魏軍是向上黨郡方向撤退的,離了晉陽之後,便投東南而去,刺烏先領了匈奴騎兵,自然也是向東南方向追擊而去。
趁著漢末天下大亂之際,南匈奴部不斷地南遷,佔據了水草豐美的河東地區。不過隨著曹操的強勢崛起,匈奴人的好日子也似乎就到頭了,曹操打敗高幹之後,佔領了幷州,他沒有采取袁紹對待匈奴以和為上的政策,而是對匈奴採取了強硬手段,軟禁單于呼廚泉,對進佔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