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回: 落雁鄉古風演新曲 烏蒙山泥丸覓春心(第1/3 頁)
(當代長篇章回小說)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聞圈風雲錄
顧雪林
第20回:
落雁鄉古風演新曲
烏蒙山泥丸覓春心
落雁鄉里最讓於遠超驚奇的是,歷經幾百年的風風雨雨,這裡是“濤聲依舊”,一派舊貌古顏。從鄉鎮小學的那座明代古廟,到參差有致的街道建築,大量明代和清代的建築完好地儲存下來了,彷彿幾百年的光陰沒有流動。
鄉教育專幹老張有些不解,他說:“我們的這些破破爛爛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早該拆了。唉,就是因為我們這道路不通,外面的建築材料運不進來,要不然,我們這早就蓋起現代的磚瓦建築了。”
於遠超說:“拆?那怎麼行?這些建築都是難以複製的古董了,要好好保護才是。就是以後道路修通了,也千萬不要拆舊的建築,你們可以另選地方蓋新的鄉鎮,把這裡保護起來,進行旅遊開發,讓今天的人好好看看幾百年前的明清鄉鎮是什麼樣!”
看著如此古樸的雲南明清時期的鄉鎮建築,江一梅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她拿起相機,邊走邊拍,開始為自己主辦的收藏版收集文章素材,準備圖文並茂地報道一下。
於遠超說:“一梅,你的動作好快啊!”
“呵呵,當你的‘學生’,就要有這樣的新聞敏感。”江一梅調侃地說。
老張說:“你們不用著急,今晚你們住宿的落雁鄉小學,就是一座明代的寺廟,上面的樑柱上,刻有’大明萬曆年敕造‘的字樣。”
“哦,那可不得了。明神宗萬曆皇帝是1572年即位的,他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約48年。你這座寺廟,可是一座中國16世紀的明朝建築,是個大寶貝哦!”於遠超嘖嘖地說。
正說著,老張指指前面的拐彎處說,拐過那個彎,往左約一里地,就是你們今天晚上住宿的落雁鄉中心小學。
過了拐過彎處,江一梅第一個看見落雁鄉中心小學。她興奮地舉起了相機,映入取景框的,是一座巍峨的明代寺廟建築,在夕陽晚霞的最後一絲陽光的映照下,斑駁暗綠的琉璃瓦發出幽幽的寶光,殘破的虎皮圍牆像一個底座,託襯著寺廟往昔的輝煌!
一根長竹杆上,國旗飄揚。下過鄉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窮鄉僻壤,有國旗飄揚處,一定是學校。
一進校門,小學校長卞潮迎面走來,熱情地招呼大家走進寺廟的主廟堂。一進廟堂,江一梅才發現,室內很大,古香古色,很涼爽,被佈置成小學校的一個會議室。坐在會議室裡,以為是在BJ故宮的一個小配殿裡開新聞釋出會。
大家剛坐下,於遠超就忙著要去看看刻有“大明萬曆年敕造”的房梁。卞校長搬來一個梯子,打著手電,帶著於遠超從房梁下的一個方洞裡鑽了進去。
江一梅好奇心很重,也要了一個手電,跟在於遠超的後面鑽了進去。裡面的空間很大,七梁八柱,都被擦拭得乾乾淨淨,黑紅的樑柱木頭,發出黝黑的暗光。在一個斜樑上,大家看見了那一行字“大明萬曆年敕造”,字是刻上去的,歷經幾百年,依然清晰可見。
於遠超撫摸著陳年斑駁的字跡,彷彿在和明代的那些刻字工匠神交。邊摸著,他邊自言自語地說:“百年遺蹟,鬼斧神工。真是上天的造化,讓你們落雁鄉留下這麼個大寶貝!”
當晚,於遠超一行人就在落雁鄉小學住下。古廟有偏房配殿,也是當年的古建築,於遠超執意要住在偏房裡,享受一下思古之幽情。卞校長想安排江一梅另住在小學校後建的磚瓦宿舍裡。
江一梅問:“為什麼我就不能住在偏房配殿裡?”
卞校長笑著說:“那都是老房子,晚上會有老鼠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