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
西格朵蒂能夠揚名國際,固然沾了英卓達森的光,但是《死亡祭儀》出版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更耐人尋味。話說她本是位童書作家,在埃達出版社出過五本書。2005 年初,埃達出版社的前出版總監打電話給她,表示曾聽說她想寫犯罪小說,只是不想和英卓達森同出版社。這時的前出版總監剛創辦了維洛德出版社,願意將西格朵蒂當成明星作家經營,兩人一拍即合。
前出版總監名叫彼得?尤拉夫森(Petur Mar Olafsson),住在比利時,西格朵蒂則任職於冰島東部高地的卡拉哈水電站(Karahnjukar),他們每年見面兩次,平時靠電話和電子郵件聯絡。憑著之前在埃達出版社所累積的出版人脈,再加上英卓達森獲獎的推波助瀾,尤拉夫森果真說到做到,讓西格朵蒂躍登國際舞臺,成為新一代的犯罪天后。
今年十月底,《死亡祭儀》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出版社與冰島航空合作,策劃了一項別開生面的宣傳活動。不僅當天搭乘冰島航空的旅客可以免費獲贈《死亡祭儀》,西格朵蒂還特別到機場籤書。另有六位記者受邀參加四天三夜的“冰島文學紀行”,在她的陪同下參訪小說中出現過的冰島名勝,甚至連冰島總統都親自接見,國民外交做得可謂誠意十足。
冰島的全國人口僅僅只是中國人口的十位數零頭,卻仍然創造了暢銷全球的出版奇蹟。東西文化隔閡誠然是有待克服的難關,但英卓達森不正是化阻力為助力,把冰島的地方文化變成別具異國風味的特色所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好的寫時代 壞的讀品味
文/11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編輯同行這樣對我說。他說的最好時代是指媒體環境,他說的最壞時代也是媒體環境。從年初到年末,一批雜誌倒下去,一批雜誌站起來。人人都愛看雜誌,可雜誌卻越來越不好看。這是一個悖論,就像人人都在談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又在大肆消費著限量版的人生。雜誌的花樣越翻越新,內容上卻是乏善可陳。好的寫時代,壞的讀品味。
記得兩年前就開始看的某消費類雜誌,從那時的月刊到後來的雙週,忽爾如今,又重回月刊,實在讓人有些心生涼意。可能對於一個讀者而言,不過是一個月少花10塊錢,可對於一個從業者而言,這是幾次心力交瘁的折騰。這本雜誌效仿國外知名weekly magazine,本土出生,實用至極,早前是小公司小集團創意與智慧的產物,而後被大的傳媒集團收購,順即風生水起,雜誌廣告鋪天蓋地,市場活動頻繁更新。可這樣的好景不過半年,如今,這本雜誌又重回悄無聲息的境地,我在想,它會不會像前幾日突然倒閉的某雜誌那樣,俏然停刊。想來就甚覺毛骨悚然。
這是一本雜誌的市場化道路,從默默無聞,到有人注視,到資本介入,到市場大紅(市場大紅並不意味著雜誌好賣or廣告賺錢),再到資本退出,最後到瀕臨倒閉,這樣的過程短小精悍,快得讓你對它的熱愛還沒升華可能就被無情地澆滅。這是對做雜誌人的一種侮辱,對愛雜誌的人的一種蔑視。可這就是這個最壞時代的群體特徵。令雜誌人更感麻痺的是,你如果不想摻和這趟更新換代比戀愛失戀還快的渾水,還有大把的人等著踏進“媒體”這個看上去活色生香的福地洞天。(注意,一定是看上去聽起來的福地洞天!)
很多還沒入行卻嚮往雜誌界的小朋友,總會問到底怎樣才能做一個編輯。如果放到十年前,那一定是個很嚴峻的考題,不說來段長篇大論,也得有點專業考究,或者是術業專攻啥的。可如今,編輯的門檻就是沒門檻,編輯的專業就是沒專業。當然,有一點你是絕對需要有的,那就是範兒,一個編輯從業人員的範兒。何為範兒,先回答幾個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