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黑域。(第1/4 頁)
詳細裝備介紹欄:
(以後都會用這個格式,結尾處會寫上介紹結束。)
第一代無航跡超曲率反物質魚雷:
長5米,寬度高度均50厘米,呈雪茄型。常規離子引擎航速區間為5米每秒至20公里每秒,超曲率引擎航速為10萬公里每秒至66萬公里每秒,最大飛行距離為0.5光年。
常規彈頭內裝有2噸反物質裝藥,能夠造成相當於860億噸tNt爆炸的威力。眾所周知,大伊萬所造成的爆炸威力是6000萬噸tNt當量,是860億噸的1433.3分之一。
(魚雷可裝配各型別彈頭,根據實際作戰要求而改變。相當於今天的中程彈道導彈的戰術地位。)
魚雷外殼95%由強相互作用材料構成,內部裝有一臺小型強相互作用力發生器,這讓其能夠承受上萬G的瞬間過載。說人話就是,這玩意能像水滴一樣銳角轉向。
多餘5%的部分是為了導航系統和引擎留出來的空位,主要是因為沒有像三體人一樣的智子用來導航,電場渦環推進技術又還不夠成熟,只能用結構來換效能了...
(注:拉格朗級高速戰列艦外殼目前也是這個dio樣,強相互作用材料覆蓋率只達到了98%,剩餘的2%是各種發動機噴口和一些裝置。)
魚雷的主要打擊方式流程如下:
第一步,從發射管中彈出,啟動離子引擎,將魚雷推離戰艦一段距離後開啟曲率引擎。此過程只需幾秒。
第二步,進入曲率後導引頭將會根據目標距離來規劃曲率飛行速度和時間,精準出現在距離目標2-10公里距離內。
第三步,脫離曲速,衝向敵艦。強相互作用材料外殼正是為了這一階段而設計,能夠有效地讓魚雷穿過目標防空網。
第四步,命中。只要目標大小小於直徑600公里,那麼看煙花就完事了。
(順便一提,想炸燬地球需要至少260萬噸反物質,2噸反物質什麼的都是撒撒水啦。
地表生物:我特麼謝謝嗷!)
—裝備分割線—
陽電子炮: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的“元素”都是一顆顆原子。每一顆原子都是由負極電子,質子,中子,三大要素構成。根據電子,質子,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大小與性質也會不同,這就產生了不同的“元素”。
而在原子中,質子和電子構成了核心的原子核部分,負電子則是負責在外圍約束這個原子免於分崩離析的。
那麼,根據以上知識,我們便可知陽電子炮的原理。
其理論原理是利用正電子與負電子接觸後會湮滅的特性,直接發射以光速飛行的正電子束來攻擊目標。正電子會與原子核外的負電子互相湮滅,從而讓原子核自行崩碎瓦解。理論上來講還會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產生極高的熱能。
這種武器的應用面並沒有鐳射武器那麼廣,因為其特性無法在大氣層內射擊。一旦在大氣內射擊,空氣中的原子就會將陽電子消耗殆盡,在自己臉上造成高溫甚至爆炸。自殺式武器了屬於是...
目前蘇維埃主要有四款陽電子炮,分別為中功率,大功率,超大功率,以及裂星級。
中功率大部分由小型艦船搭載,作為真空作戰的主要火力使用。
大功率基本是裝配給中型以及大型艦船的,一些運輸艦和工程艦上有時也會裝備。
超大功率,此型別只會配給大型戰艦,用來擔任真空火力打擊的中堅力量。
裂星級,預定由未來更大型的戰艦搭載,其主要用法是瞄準恆星開火,能夠在一光年外直接摧毀被打擊的恆星系。就像是一個是射程縮水版的光粒。
—裝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