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吵(第1/3 頁)
董亮的學說並不是版本答案,它只是作為一個引子,期望在以後的學術碰撞中,華夏本土的學說能夠相容幷包,孕育出自己的東西。
所以董亮雖然知道推廣學說、辯經沒有多大作用,但還是用心險惡的一臉贊同塔遜的說法。
佛教自南北朝傳入中國,其中的哲學思辨,將本土的宗教殺的片甲不留,但道教還是活了下來,並且吸收了大量佛教的東西。
科學戰勝迷信,從來都不是因為科學的邏輯如何嚴謹。
因為大多數人根本沒有邏輯,也不願意思考,否則後世也不會有那麼多低智商的邪教存在,再怎麼奇葩,只要滿足精神需求都有人信。
科學門檻那麼高,起碼比那些個宗教的門檻要高的多,但為什麼後世絕大部分人信奉科學呢。
那是因為科學帶來了飛機大炮,帶來了汽車手機,這些摸得見看得著的東西,才能掃除一切迷信愚昧,但就這,依然有無數人相信地平論等等一些鬼扯的東西。
而在古代,所有學說玩的都是概念,玩的都是一些形而上的東西,都是一些無法實證的東西。
大家都沒真東西,比的就是誰最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否則以辯經為論,儒家哪裡搞得過道家。
所以功利至極的法家便成了歷朝歷代最愛的東西,可是法家又太過殘酷,把人當做工具,在經過秦國的一系列社會實驗後,大家知道這東西雖然好,但是容易卒死,不得不用其他東西做藥引解毒,於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才相中了儒家這個頂級馬甲。
儒家雖然是馬甲,但一直佔據高位,一直佔據大義,依舊把人洗的四五八六,不知所以。
所以董亮明知一切,卻也只能寂然無聲,一時也讓塔遜恍然。
今夜的天津顯得異常的平靜,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京師,吵成一團了。
太后拖著大病初癒的身體,在慈寧宮召見了諸議政王大臣。
隔著簾子,太后聽著群臣爭吵的聲音沒有覺得嘈雜,反而有種生機勃勃的喜悅。
千年以降,他們這些胡人里居然真的有希望誕生一位聖人,如何不令她驚喜異常,這比任何祥瑞都能向世人證明他們滿人是天命所歸。
群臣爭吵的點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何時公佈董亮的學說。
以多鐸之子信郡王多尼為首的激進的滿人都支援現在就將董亮學說昭告天下。
而以嶽樂為首的懷柔派則表示等徹底平定後,才可以公佈董亮的學說。
多尼年僅二十二歲便成了清朝宗室一等一的武將,倒不是他如何天資雄偉,而是清軍入關,或是因為多年征戰,或是因為水土不服,或是因為瘟疫爆發,總之暴死了一大片人,人才凋零,清國實在沒人了。
這情況與金國滅北宋差不多,靖康恥前後,軍中一大半宿將都死的差不多了,但即便是這樣,南宋與南明也沒能完成反推,直搗黃龍。
而歷史上,也正是今年任多尼為徵南的三軍統帥從而徹底覆滅了南明。
平心而論,多尼這一戰打的也不怎麼出彩,按部就班居然就順順利利的一路打到了昆明,或許南明在經過無數次內訌之後也累了,軍心不振,無心應戰。
但現在因為董亮的突然出現,本該羅託前腳離開京師,多尼後腳就離開。但福臨突然不見大臣,搞什麼閉口禪,關於兵部所有的奏摺都選擇了留中不發,從而耽誤了這次部署。
而清國上下也對這次能徹底滅掉南明也不抱有多大希望,口頭上雖然是打著覆滅大明旗號,但三路伐黔,既定的戰略目標只是佔領貴州而已,除了吳三桂,也沒幾人人真的準備一戰而覆,所以就沒有堅持上書。
但是現在董亮的學說突然出現,無疑打亂滿清所有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