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並非易事(第1/2 頁)
行約兩個時辰,陳銘來到南城略顯破舊的三清觀。
聽到陳銘主動登門,張道士有些驚訝,但身為修道者,他的臉色並未起波瀾。
“道長,小子有禮了。”陳銘一見到道士便笑著行禮。
“哦,是銘哥啊,近來可好?”道士點頭回禮詢問。
“託您老的福,身體漸好,所以...”
“呵呵,我就知銘哥是實在人,子愚,把借條拿來...”
“哦,道長,此事稍後再議,我來找你是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陳銘沒想到道士直截了當進入主題,連忙揮手示意。
這一來,陳銘倒不尷尬,反倒是三清觀的師徒幾人有些尷尬。
氣氛顯得不太和諧。
“咳,這個...道長,我看最近全國大旱,你也為祈雨之事費盡心思,現在有個良策,可以緩解旱情...”
道士還未開口,旁邊的道童子愚便不滿地插話:“銘哥,天要下雨是老天爺的事,你有這般本事,還會去撞南牆?”
“銘哥,做法事賒賬,這可是新年第一天吃飯——頭一遭...”另一名道童子痴也嘲笑說。
“各位,小子承蒙道長指點,已決心改過自新,所以特來和道長商量此事...”
\"子愚、子痴,切勿得勢不饒人……聽聽銘兄有何高見吧?\"
聽到道士的吩咐,陳銘從懷裡取出一件物品。
的確是個玩物,一根大竹筒內嵌著一根小竹筒,兩根竹筒相套,乍看並無特別之處。
\"這不是孩童玩的水槍嗎?有何獨特之處?銘兄莫非是神志未清,拿我們尋開心?\" 道童子愚疑惑問道。
\"這水槍只是個示例,道長通曉天人之際,必定明白。若將其放大十倍,筒內裝上活動閥門,放入深井,豈不是能持續抽提地底的水?\"
\"銘兄,你別...\"
\"子愚,不得無禮!讓銘兄慢慢解釋...\"
道士盯著水槍,似乎若有所思,揮手製止了子愚,示意陳銘繼續講吓去。
看來有戲!
陳銘見狀,又從懷裡掏出一張泛黃的紙遞給道士。
\"一碗羊肉燴麵,一碟醬黃瓜...這是什麼意思?\" 道長接過紙念道。
\"抱歉,看反面!\" 陳銘臉皮雖厚,此刻也有些微紅。
紙張背面是一幅畫,畫風獨特,略顯怪異,一支水槍立於水中,大小竹筒內都有閥門,大竹筒頂端竟有個龍頭,顯得十分奇特。
更令人驚奇的是,小竹筒頂部有一根活動長杆,長杆透過短臂與大竹筒相連,長杆分為長短兩截,接合處固定在短臂上,卻又能在短臂上旋轉。
道士拿著紙片端詳片刻,低聲道:\"嗯,這與恆升車有幾分相似...\"
陳銘一聽,心中一驚,難道是神秘東方力量的影響,這東西早有人發明了,自己初次嘗試就遭遇挫折?
\"不過,銘兄此物雖然與恆升車外表相似,實則有異。這小竹筒和筒底的兩個閥門巧妙至極...此物比恆升車精緻多了!\" 道長的話讓陳銘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找到知音的陳銘連忙問道:\"道長認識此物?\"
兩個童子也露出驚訝之色,一是驚訝陳銘並非在開玩笑,二是驚訝道長的博學多識。
\"此物並非憑空而來,五年前,朝廷翰林院的徐檢討,玄扈先生,著有《泰西水法》一書,其中記載的恆升車與此物頗為相似...\" 道長頗為得意地說。
說到這裡,陳銘明白了,原來古人也有高明之處,早在萬曆四十年,翰林院檢討徐光啟編寫的《泰西水法》中,恆升車的原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