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3 頁)
rdo;
侍者送來咖啡。
大松說:&ldo;這是令人憂慮的情況。嘗過戰爭苦難的人日漸減少,蘑菇雲下的災難已逐漸被人遺忘,人們更關心的是自己。對於核威脅這樣的大事,許多人還不知道,或者不相信。&rdo;
佀晟補充說:&ldo;即使知道這種危險,也認為與自己無關,或者無能為力。&l;聯合國都管不了,瞎操什麼心?&r;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少。&rdo;
列基說:&ldo;是啊,必竟絕大多數人都在為事業、為生計奔忙。正因為這樣,擁有核優勢的國家連起碼的輿論壓力都感受不到,當然更加心安理得,把這張王牌握在手裡。&rdo;
大松說:&ldo;兩位分析得很透徹。從事科學技術的人大都瞭解原子彈產生的歷史,也瞭解前輩科學家放出核魔鬼的教訓,但是,這些人的社會活動能量太小,起不到多大作用。&rdo;
列基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說:&ldo;這話道出了科技界在這個問題上的長處與短處。大松先生是研究微型機器的學者,有一個問題想請教。&rdo;大松說:&ldo;列基先生不用客氣。我們雖是第二次見面,也算得志同道合,王子有話請講。&rdo;
列基說:&ldo;貴國是最早進行奈米科技研究的國家。奈米科技在許多領域的應用前景已經引起科技界的廣泛關注。有些國家憑藉雄厚的科技實力,正在集中力量研究奈米科技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同當年研製原子彈的情形相似。如果哪一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會不會在軍事實力的對比上發生大的變化?&rdo;
大松久男向上推了推他的寬邊眼鏡,思索一會說:&ldo;從理論上說,奈米科技的確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軍事上也不例外,可能還會首先取得重大進展。放射性物質和核裂變首先用於製造原子彈就是明證。有國家的財力、物力支援,再集中科技界的精英,研究的程序當然會快一些。但是,目前才剛剛起步,理論上,技術上的難點太多,許多問題僅只是猜想和展望。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要想取得大的進展我認為可能性不大。至於在軍事方面的應用,由於有原子彈的前車之鑑,科學家們擔心成為歷史的罪人,對待武器研究心有餘悸,或藉故推託,或留一手‐‐軟抵抗,據說已成為科技界一種新動向。我的一位老師就有過類似的思想流露。當然,例外的情況也不會少。這僅僅是我的一孔之見,&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