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有國民黨軍隊重兵把守。根據小說《桐柏英雄》改編的電影《小花》解放軍攻城的片段,指的就是這裡。電影裡場面之大,攻城之艱鉅,死傷無數,讓人看得心驚肉跳。三道防線,外城河、外城牆、內城河,每過一道,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河水冰結半尺,河寬二十多米,讓人寸步難行。高高的城牆,聳立著的碉堡,居高臨下,火力兇猛,壓得攻城戰士,抬不起頭來。用小米加步槍,衝過一道防線,又一道防線,很慘烈,那就是發生在這裡的真實故事。
解放以後,大部分土城牆被挖去填外城河了,聽說是五八年大躍進時填的。大部分外城牆不見了,外城河又成了耕地,只有兵工廠現在的位置上,外城牆和內城河,還保留較完整。
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這塊地塊比較特殊,聽說解放前是國民黨軍隊的兵營,解放後又成了解放軍的軍營,文化大革命後期又成了五機部幹校。
這裡幾十年前,蓋的青磚一層瓦房很多,到處都是,一排排一行行,好像一片要住一個連的兵。
兵工廠搬到這裡,能住很多人。外牆白灰勾縫有些脫落,記錄著時代久遠。
原來的辦公樓、醫院、單身樓、食堂換換門窗,稍加裝整,繼續使用。有的瓦房改造後成了科研所。
這個兵工廠主要生產炮彈引線,就是炮彈前端的引爆裝置,職工數千人,但跟其它搬到山溝溝裡的兵工廠相比,這裡只能算個小廠。
剛來時職工們住瓦房,後來隨著家屬樓一棟棟蓋起,才陸陸續續搬到樓房裡,但還有大一部分住瓦房,有一間臥室帶廚房的,叫母子房,讓剛結婚的職工居住。
生產區在古城牆以南,內城河以北。內城河寬二十多米,河兩岸用石頭砌築。內城河與主幹道交差處建了一座橋,橋上設了一道崗。
這裡是進入生產區的必經之道,職工們出入要出示工作證,施工部隊進出要統一開通行證。
蘇琪想到晚上約會是在預製場,是第二道崗以外的辦公區,廠大門第一道崗進出比較方便,不必要讓好朋友來,就急忙叫了聲“我自己會去!不用你!”不想麻煩朋友。
她出了小公園的大門,不想走大路,不想遇到熟人,順著家屬樓東邊,走山牆邊的小道回家,小道上人很少。
到了家門口,知道母親和姐姐們洗澡回來了,母親看到蘇棋“你沒有上班啊,那快去洗澡,洗完回來包餃子”
東北人喜歡吃餃子,每個星期都包餃子吃。最省事的就是包雞蛋韭菜餃子,雞蛋炒炒剁碎,韭菜切切跟雞蛋摻和在一起,再放些菜油、調料攪拌攪拌,餃子餡就好了。
吃飯時,再拌盤冷盤,給男士們下酒。做冷盤也很簡單,大白菜切成絲,放點小磨油、辣椒油,再倒點醋。切點蔥薑蒜拌拌就好。講究點放些炒香的花生米。
蘇琪準備了換洗的衣服,放在臉盤裡,端著臉盤出門了。她走得很急,往家屬院西北角的澡堂跑去。
澡堂可以讓四五百人同時洗澡。女澡堂只有淋浴,男澡堂有淋浴,中間還有個大池子,他們可以泡澡。收費五分錢。
蘇琪洗得很快,一個小時不到就洗好。回家進門就問“我來幫什麼忙”
母親說“你來趕餃子皮吧,一人和麵,一人趕皮,兩個人包正好”
蘇琪動作靈活,家裡每次包餃子,趕皮大都是她。
母親低著頭一邊包一邊說“蘇琪呀,王叔家四兒子,你熟悉吧”
“那個王叔?”
“就是跟我們一個廠搬來的王叔啊”
“熟悉啊,怎麼不熟悉呀。老四不是常跟我哥在一起打籃球嗎”
“人家有那個意思,好像是看上你了”
母親抬起頭看著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