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培養孩子(第2/2 頁)
原理表明,孩子需要充分的練習,才有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
人的認知是有限的!
練習可以把低層次的思考過程自動化。
給更高層次的思考留出足夠的空間。
孩子不論是學琴、做算術,還是鍛鍊思維,都需要刻意練習。
不過,孩子的大腦發育沒有完全成熟,自控力和計劃能力較弱,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減少練習中的衝突,幫助他減少負面情緒。
多練才會“熟能生巧”,一定需要要注意突破舒適區,需要有目標的練習,才能進步。
若雅在穿越前,同事的孩子接受的是“蒙臺”教育。
據說有效,特色在於強調獨立,被譽為“天才背後的科學。”
蒙臺,開發出用來的,用作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教具,在未來的年代,已被很多教育機構使用。
未來,科學界的共識是,沒有證據表明,蒙氏教育比其他教學方法更優秀。
而且,蒙氏教育也存在不足。
例如,不讓孩子玩“假裝遊戲”,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
事實上,“假裝遊戲”在鍛鍊孩子想象力、發散思維等方面非常重要。
一味只強調讓孩子自發探索,老師和家長不介入指導,但這會讓孩子只停留在舒適區裡學習,很難進入學習區的領域。
蒙氏教育是有效果的,但不要照搬更不要神化。
蒙氏教具可以用,但不能過於迷信。
末來的年代,就是說,若雅穿越之前的年代,很多機構都在信奉多元智慧理念。
但科學家認為,人有八大智慧,不能單憑智商測試來判斷一個人的智力。
有些機構,會給孩子做智力測試,然後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但若雅認為,在認知科學和腦科學領域,智力不能這麼分。
與其花大功夫,為孩子定製一種學習風格,不如讓他學習多元的思維過程,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強健孩子的大腦。
需要提高孩子的社會情緒能力,是對的,這是一項在未來這會必須要有的技能。
若雅是從那個年代穿越到這個年代的,她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她已制定好了一整套培養孩子的方法。
若雅盤著腿,坐在拼圖上,小星星站著,看著媽媽拿著飛機,飛向他,他一邊笑一邊躲,惹得坐在沙發上的蘇翰,忍不住坐過來,一起玩。
“飛機為什麼會飛?”他問兒子。
“因為,裡面有一個方向盤,擰一擰就會飛。”
兒子以為飛機也和汽車一樣,裡面有方向盤。
“飛機是不需要方向盤的!”蘇翰說。
這時,小星星的注意力,卻在飛機的外型上。
他吃葡萄時,將果汁弄到飛機上去了,紫色的顏色印在灰白的飛機模型上,非常顯眼。
小星星指著飛機說:
“飛機很髒,沒沖涼涼!”
惹到蘇翰和若雅開心地大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