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頁)
六個月身孕的麗維亞時,毫不遲疑地廢黜了他的妻子。可是他卻頒佈了嚴懲通姦的法令,這種懲罰當然主要是針對女子的。如果一個男子發現妻子與人通姦,就要和她離婚,否則就要冒被告發的危險。通姦的女子被放逐到一個小島上,沒收她一半的嫁妝和三分之一的財產,任何男子如果再和她結婚,視為同犯。而和她通姦的男子如果已婚,也要被放逐,但和她不能在同一個島上。事實上,任何男子只要是已婚的,都有可能被認為是通姦的共謀而遭受處罰,只有單身漢可以免除。而如果男人的情婦不是登記在案的妓女,他也可能被控以“非自然劣行”的罪名。因此,申請合法登記的妓女人數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其中還有不少是頗有名望的女人。
可是,正如恩格斯所說:“對付通姦就像對付死亡一樣,是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的。”在古羅馬,貴族們由武士來保護貴婦人貞操的風氣十分盛行,可是在貴婦人的情夫中,恰恰多半是肩負保護婦女貞操“重任”的武士們。在古代的西亞和中亞地區,妻子們居住的後房被監管得密不通風,可是女人仍有本事找到給丈夫戴綠帽子的機會。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之中,就曾借波斯人之口講了幾個使丈夫們瞠目結舌的偷情故事,這是有可靠的現實根據的。基督教的女修道院被監管得比波斯貴族的後房還要嚴厲,卻仍然不能使修女們嚴守貞操,這在卜迦丘的《十日談》中反映得十分明顯。
總之,沒有這一半就沒有那一半。男子荒淫,女子就無法守貞。
寡婦守節。古代婦女不僅要在丈夫生前為丈夫恪守貞操,而且在丈夫死後仍要為丈夫恪守貞操,這就是守節。在古代中國,寡婦守節十分流行,貞節牌坊和烈女祠幾乎遍地都是,其中不知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流淌著多少女子的血和淚。在外國,雖然沒有像中國這樣的貞節牌坊,但類似的風俗在不少地區仍然存在。
在基督教早期的教規中,曾經有一個人一生只能結婚一次的規定,這也就排除了再嫁丈夫的可能性。在中東的一些國家,貞節格外受到膜拜,更夫再嫁是不被允許的。
特別是在古代印度,一個貞潔的女人在丈夫死後,就應該視死如歸地焚身殉夫。如果沒有勇氣殉夫,她的臉上和衣飾上就要加上寡婦的標誌,並要比丈夫在世時更加小心地迴避任何男性。男子見到了寡婦也要回避,因為寡婦是“不祥之物”,人們甚至認為是妻子的不吉利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印度教教義規定了,女子一旦和丈夫結合,就是永遠的結合,即使丈夫已經死去,也永遠不能和他分離,一個女人一生只能結婚一次,寡婦守節至死才能上天。寡婦因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為婆家做牛做馬的奴僕,在社會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婦女的各種權利和待遇,她們無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宗教活動,不能參加結婚、祝壽等一切喜慶大事,甚至不許修飾儀容,有的寡婦還要把頭髮剃光。根據印度教的習俗,寡婦還要獻身於苦行與節慾的生活;在孟加拉邦,寡婦被禁止吃魚肉;在安得拉邦,寡婦要吃長齋。
第四章 對女子的性摧殘 吃人的貞操觀念5(圖)
lz。book。87book。com/data/upload…pic/70/1131947470。jpg
壓指龜,懲罰女子的刑具
正是因為印度的寡婦這樣受迫害,所以不少寡婦逃離家庭,奔向印度的神聖之城貝勒斯(現名瓦臘納西)。在貝勒斯的恆河河岸上,有一座“寡婦之家”,住著來自印度各地、等待死亡早日降臨的許多寡婦,其中有許多寡婦還非常年輕。
即使現代,印度的寡婦問題仍很嚴重。據統計,印度的寡婦在1931年有3200萬人,其中有不少是兒童寡婦;1951年有2200萬人,即佔婦女總數的12.3%;1961年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