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第1/3 頁)
這下可好,原以為一共能有個三十多斤的,現在算算,能給王富貴的貨,二十五斤到頂。
接了老李頭家的花椒回來,海棠一起分裝好,又裝了一大袋幹栗子,準備明日往滿香樓送去。
下午海棠照舊去挖了些鹽土熬鹽。這些時日,她爹天天在前頭堂屋炒板栗,她也沒閒著,熬鹽也熬得勤快。
倉房裡的陶罐,已經裝滿了十來個,估摸著至少又有二百多斤了。
一日無話,第二天一早,海棠跟著她爹,早早去了滿香樓。
王富貴早就等著她了,兩人談的很順利,花椒還是以十兩銀子一斤的價錢成交,王富貴一口氣把她的貨都包圓了,並讓她以後有貨都往他這送,有多少,還是按這個價錢收多少。
口頭的承諾算不得什麼,海棠沒有當真。以後再有變故,待以後再說。
生熟的板栗,王富貴也要了,每樣要八十斤,每三天送一次。正好他們給糕點鋪子送貨的時候,能一併送過來。
價錢上,海棠乾脆來了一口價,都按照八文一斤的價錢給他。
談好買賣,收下銀票,海棠喜滋滋出門,隨著大山回家。
門口王富貴笑著送他們走遠。等到人都看不見了,他才收回眼神,轉臉朝一邊候著的掌櫃說道:&ldo;把這些栗子給城裡的鋪子送過去,讓大師傅跟著去教導教導,花椒也送十斤過去。&rdo;
掌櫃忙點頭,躬身應了
今日滿香樓之行,花椒賣了二百五十兩,五十斤板栗賣了四百個銅錢,這一次只帶了些生板栗過去,數量也不夠,王富貴還是留下來了。
王富貴為人和善,做起生意頭腦也甚是活泛,難怪能有這麼大的家業,海棠感嘆。
懷裡揣著薄薄的幾張銀票,卻跟千斤一樣重,坐在驢車上,走出了這麼遠,海棠依舊能感受到自己噗通噗通的心跳聲。
其中有一百兩銀票是柱子家的,如果這錢給了老李頭,他的病應該能好的更快些,柱子也不需要再出海去。
跑那麼遠,還不是沒錢鬧的,現在好了,有了這些銀子,他應該再沒有理由往外跑了。
一路上海棠腦子裡亂糊糊一團,東想想西想想,沒有消停的時候。
回家交了帳,張二孃歡喜的哼起小調,渾身上下洋溢的那股子喜慶味兒,連樁子這沒心沒肺的熊小子,都感受到了,直問她娘是不是今日有好吃的。
張二孃笑著應他,是該給家裡人做頓好的,犒勞下了。
這下好,把樁子樂得蹦跳起來,圍著她直打轉。
到了晚上,張二孃偷偷去了趟隔壁,把銀票遞給老李頭,讓他仔細藏好,別又讓賊人給惦記走。
老李頭激動的說不出話,拿著銀票,就著油燈看了又看,恨不得看出一朵花來。
張二孃沒有出聲,悄悄出來,替他掩好柴門。
轉眼又是三日過去,送貨的日子到了,添了新客戶滿香樓,海棠家也沒有藏著掖著,還是跟遠松說了,錢兩家一起賺。
杜鵑娘更是對張二孃感激無比,兩家走動的越發親熱
隨著張二孃產期的臨近,家裡的氣氛不知不覺緊張起來,撿果子和炒果子的活計全都停了。村裡只有杜鵑娘一人炒果子,忙不開,張二孃便讓弟媳春杏接了她的活計,這份錢讓她和杜鵑娘一起賺去。
這一段時日,海棠帶著樁子山裡山外的砍柴。冬日在即,張二孃馬上臨盆,大山也得應對家裡的大小事務,這砍柴的小事兒便落在姐弟身上。
這倒不是什麼難事,幾日工夫過去,四合院北邊柴房裡,在姐弟兩個的努力下,很快就被裝嚴實了。
第135章:生產
家裡冬日的木柴總算不用發愁,而大山這些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