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海瑞說:&ldo;百姓口小,有公議不能自致於上,過客口大,稍不如意則顛倒是非,謗言行焉。&rdo;這就是說,欺負百姓無妨,上邊聽不見;得罪了過客卻要招致誹謗。為了進步,縣官不能不巴結&ldo;口大&rdo;集團,犧牲&ldo;口小&rdo;集團,要明白自己的權力其實也是資訊傳遞集團給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灰幫化乃是領導說了算的體制和官僚集團的資訊壟斷地位的自然結果,是政局中互動各方依仗各自實力&ldo;局定&rdo;的,個人道德的優劣已經無關大局。
縣官的身份始終處於變遷之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為黑白之間的不同灰度,至於灰到什麼程度可以叫黑,灰在什麼程度之前仍然可以算白,那是有命名權的人貼的標籤,體現了他們的利弊權衡,與現實利害格局所&ldo;局定&rdo;的真實身份是兩碼事。
餘斌,前湖南省臨湘市長副市長,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而餘斌稱自己收受的禮金都用於公益事業,如扶貧等;或者用於公務。
於是,他是一個貪官還是一個特殊環境下的&ldo;清官&rdo;?他該定罪還是應該受到認可,就成了社會關注的公共話題,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餘斌是中國廣大基層幹部中的一個,如果以餘斌的高度來對中國廣大基層幹部的廉潔度和道德水平劃線,有多少人在他之上?有多少人在他之下?
餘斌在他寫的申訴信中列舉了許多他破壞官場潛規則的事實。他認為他&ldo;收受朋友的用於公益事業,不應該獲罪。&rdo;他&ldo;堅持改革,堅持原則損害了少數人的利益&rdo;,&ldo;我的親戚好友也認為我不懂官場潛規則&rdo;。有記者問他,你把&ldo;非法所得&rdo;用於公務或資助窮人,是不是爭取民心,為自己升遷拉票。餘斌立即反問,你說下面的人對你好有什麼用?我當副市長還不是上面任命的。
太多的東西居於灰色地帶,包括腐敗和廉潔,也沒有清晰的邊界。無論如何,餘斌已經成為一個官場符號,在一定的意義上是可以脫離具體的語境來討論的。從這個角度說,即便是出現一種分析,認為他是否因為&ldo;不會做官&rdo;,&ldo;不遵守潛規則&rdo;而出局,也並不意味著是針對當地的政治環境的批評和否定。
從現實出發,餘斌不僅&ldo;可以理解&rdo;,或者值得&ldo;同情地理解&rdo;,甚至成了官場的&ldo;孤膽英雄&rdo;。持如此意見的多是普通百姓,他們有&ldo;清官情結&rdo;,他們聽不進法律的道理,他們認可官員的&ldo;次道德&rdo;。而從法律的角度看,也有人認為:他不應該治罪,因為受賄罪的要件之一是&ldo;為他人謀取利益&rdo;,而沒有證據表明餘斌為他人非法謀利。更有人認為,餘斌做了這麼多年的官,才收這麼點,簡直是個好官。
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首先是一個官員可不可以做到不受賄?這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他將寸步難行不能行走於官場嗎?其次是收了禮金以後,交給紀委,存進廉政帳戶;但廉政帳戶以其驚世駭俗的性質,也是世界上最不透明的&ldo;公共帳戶&rdo;。再就是,餘斌似的處置方式,收下來,還能用到&ldo;正道&rdo;上去‐‐誰知道收多少用了多少,這是一個&ldo;良心問題&rdo;。
總之,為什麼交給紀委或者存進廉政帳戶就不算受賄,或者在某個時刻前做了這樣的處理不算犯罪,而餘斌似的處置就是犯罪?&ldo;現實派&rdo;說這樣的好官不該判;&ldo;法律派&rdo;說應該判,而且判輕了。
法律易碎,好官難求。好官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