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第1/2 頁)
善元子還算聰明,他也不是不管不顧就跑的,而是留下的話,說是他有感近日到了突破關卡,所以暫時不告而別,待突破成功後就會歸來。
他沒有將這話直接告訴建仁帝,而是人先消失了,待過了幾日建仁帝找他沒找到,有人在他書房的抽屜裡發現留書。
這又給善元子二人爭取了幾天的時間,甚至建仁帝有可能放他去『突破』,等待他的歸來也說不定。這也算是善元子為自己留下的兩個後手。
還別說,善元子還真算對了。
看到留書後,建仁帝當時只是失笑,覺得國師未免太過急切,何等突破竟如此著急要離開京城?
失笑之餘,建仁帝也沒想別的,只想看來在皇宮裡確實影響了自己修行。以前善元子就曾說過,修道雖要入世,但長期留在塵世中不利於修行,他想著估摸是京城並不適合拿來突破,國師才要暫離。
他根本沒有想到善元子會偷跑。於建仁帝來說,他對善元子師兄弟二人極為厚待,自然不會去想善元子會逃跑。
可偏偏善元子就是跑了,這一跑,就是天高任鳥飛。
當然,若是頭頂上沒有那張網,說不定還真讓他跑掉了。
……
其實事情過了幾日後,建仁帝就越想越不對。
可他根本不會覺得善元子會偷跑,所以僅僅是覺得不對而已。
問玉見建仁帝總是有所思,便建議道:「陛下既然惦記國師,不如讓人往國師所住之地送些東西,國師多年未歸,雖道觀中有人打理,可那般鄉野之地,到底不若在京城之中。如此一來國師見陛下惦記自己,必然感激涕零,日後功成回歸,也能盡心陪伴帝側。」
是的,現如今問玉也能在建仁帝身邊說上幾句話了,多是借著批送奏摺之際。
所謂帝王無情便是如此,也不過才幾個月不到的時間,人們哪還記得曾經喬公公,多是知道司禮監的解公公。
知道這位解公公是『新貴』,頗得陛下寵信。
建仁帝覺得問玉說得有理。
其實問玉的話是有隱藏含義的,前面都是廢話,最後一句才恰好掐住建仁帝在意的點。建仁帝一想到盡心輔佐自己修煉神功,哪還有不同意的?索性也不費什麼事,他當即就發了聖諭,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善元子二人祖籍。
若是善元子有朝一日知曉,他重修那座鄉野道觀最終會敗露自己的行跡,他一定會寧死也不補這個漏。
可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這是人的通病,不然那些大官發達以後,為何要回到祖籍那窮鄉僻壤的地方祭祖、修宗祠、修宅院?還不是就想告訴那些曾經瞧不起自己的人,老子現在發達了,老子以後今非昔比。
挺無謂的,但人人都逃不過。
善元子也沒有先知的本領,所以他想不到這裡,他只知道他暫時肯定不能回去,不然就是自投羅網,他打算在外面混幾年,等以後風頭過了再回去看看。
所以說人的眼界和格局,會制約他的底蘊和發展,哪怕善元子也當了不少年的國師,可他骨子裡其實還是那個四處招搖撞騙的道士。
建仁帝發了八百里加急讓當地官府送賞賜給善元子,本想是越快越好,說不定國師前腳到,後腳他的恩賞就至,可惜派過去的人根本沒見著善元子,問那打理道觀的道士,國師根本沒歸。
算了算時間,這在路上怎麼走也該到了,難道是路上耽誤了?
訊息傳到京城,建仁帝下命等。
這一等又是幾日過去,別說善元子了,連個道士毛都沒等著,建仁帝意識到不對,先讓鎮守京城門戶的京衛指揮使司查,查國師可有出京,同時派人去了通州。
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