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4/5 頁)
默下來,呼吸聲就清晰得不得了,空氣中就會有難以消除了尷尬和隔閡。
“您一直在國外?”我也有點奇怪他的問題和普通話。
“嗯。”他說。
“那我能問一個比較唐突的問題嗎?”我說。
“可以。”他在前座兒微微點頭,做這個動作時,他給我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你的普通話講得特別好,一點兒也不像從小在國外長大,然後第一次回中國的感覺。”我看著他的側顏問。
他表情如舊,也是一臉疑惑地說:“可能我學習語言的能力比較強吧,這個已經有人問過了。不過,我確實沒來過中國,一直在國外長大。”
“哦,這樣啊。”我不知道怎麼接下去。
四環到三環的連線線擁堵無比,我坐在車子裡覺得有點莫名緊張,就像是第一次去面試,看著窗外聽著程新均勻的呼吸聲,心跳有點加快的跡像。
不能這樣,我又不是方慕晨那樣對他懷有崇拜之情的少女,怎麼會有這種手足無措的感覺呢?
在我覺得再不說點什麼空氣就會安靜得爆炸的時候,擁堵的車子終於開始移動了。
他似乎也輕輕舒了一口氣說:“林小姐,孩子在哪個幼兒園?”
“上次遇到您的那個xxx幼兒園,在平安大街上。”我說得有點急,就像是搶答一樣。
“好,我送你過去吧,我去東直門辦事,導航上說好像也在平安大街。”他一邊開車一邊看了一眼導航的螢幕。
“就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到頭就是二環,然後右拐第二個立交橋就是東直門,你把我放哪兒就行,我再打個車過去就行了。”我看他開著導航,想到他剛來帝都沒多久,就替他指了路紅樓重生之代玉。
“哦。”他嘴裡雖然應著,還是迅速在導航上輸入了我說的那個名字,導航迅速重新規劃路線。
“我送你過去,才不過四公里,你不用麻煩了。我剛回來的時候也不習慣開車,但是在帝都,太難打車了。”他回頭向我笑了笑。
不知道是看得久了順眼了,還是車子裡的氣氛太安靜了,我竟然覺得他的笑容很乾淨,難得的像個不諳事世的孩子,不似傳說中那樣呼風喚雨的商業精英。
“你這邊不著急麼?”我問。
“不急,幾個人吃個飯而已,晚一點也沒事,據說保利劇院今天有什麼國粹崑曲《牡丹亭》,有幾個朋友要請我去欣賞一下,說薰陶一下我對中國的感情。”他說得直接又真誠。
“崑曲《牡丹亭》確實不錯。”我應了一句。
既然他這樣說了,我再推辭下去,反而不好,索性順水推舟和他大致介紹起《牡丹亭》來。
這個曲目我原來看過,確實是辭令華麗,讀起來都唇齒生香。
車子一點一點往城裡挪,我也一點一點搜尋著腦子裡關於《牡丹亭》的相關資訊,整理成比較好理解的順序講給他聽。
其實我並不瞭解崑曲,也不瞭解《牡丹亭》,但是任何一箇中國人說起這個都能聊兩句。這就是所謂的國家的民族的,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這個東西和你從書本看來的不一樣,和個人的生長環境,價值觀,社會環境都有關係。
只要是中國人就知道《牡丹亭》的華麗唯美,當中愛情故事的驚心動魄,為愛生,為愛死……
在我講完自己僅知道的那些以後,他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會兒才忽然又問:“夢見一個人,就愛上這個人,挺有意思的。”
說完這個他又認真看了看我,說:“如果我說夢到過你,你覺得奇怪嗎?”
他的話把我嚇了一跳,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聽別人說過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人比較直接,他們擅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會拐彎抹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