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態度(第1/2 頁)
劉泊看向李治。
半抹霞光灑在太子殿下的臉上。
恰到好處的笑容,看起來格外真切。
一時間。
劉泊心裡竟七上八下的。
自李泰被髮配去鈞州後,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主動湊上去示好無數次。
可是每一次,李治都是拉著個生人勿近的臭臉,對他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
今兒個,在這大庭廣眾之下,怎會主動叫自己,並且,還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
難不成,太陽是從西邊出來了,還是說,他太過想讓李治對自己露出笑臉,所以出現了幻覺。
劉泊看向東邊天際。
嗯。
太陽還是從東邊升起的。
他沒有出現幻覺。
李治的確是對自己笑著。
難不成……
劉泊心頭一熱,既激動又忐忑的,快步向著李治來。
到了跟前,作勢要俯身作揖,李治一把扶住他,笑著道:“大人不用多禮。”
“禮不可廢,臣劉泊,參見殿下。”
一絲不苟的動作,恭恭敬敬的態度,劉泊此刻呈現出的恭順,令李治十分的受用,對於這位劉大人,倒也真是多了分好感。
“劉大人,孤聽聞令堂近日抱恙,可需要御醫上府去看看?”
劉泊感受到了李治釋放出的善意,心中越發的激動,連忙道:“謝殿下關懷,臣母不打緊,休養兩日就無礙了。”
李治笑著點點頭,緊接著又東拉西扯起別的來,兩人聊的火熱,引的許多人側目。
這就是李治想要的。
他就是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藉著劉泊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以此讓曾經那些跟李泰有交集的人安心。
殿中侍御史崔仁師,他過去也是李泰的支持者。
唐朝的監察部門為御使臺,御使臺不受三省管轄,直聽命於皇帝,其內下設三院:臺院,殿院,察院。
臺院專注於司法,如刑部大理寺經手的所有案子,都需送由臺院進行稽核查驗,以防判罰不公或者冤假錯案,尤其是判罰死刑者,只有在臺院核准之後才可執行。
察院負責監察地方官員,每兩年察院都會派遣御史去各個地方明察暗訪,他們還會對官員做出評價,吏部在決定一個官員是否升遷時,都會著重考量察院所給出的評價。
殿院負責監察朝中的文武百官,殿中侍御史就是殿院的老大。
崔仁師出自博陵崔氏,李泰當年在編纂括地誌時,跟世家借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崔仁師就是在那個時候投靠向了李泰。
李承乾以前屢遭御史彈劾,跟崔仁師脫不了干係,在李承乾被廢之後,他還是第一個上書勸李世民立李泰為太子的。
在魏王黨一應人中,崔仁師雖不像劉泊那般聞名,卻也屬於是骨幹人物,甚至,當初他還受李泰指示,悄悄地跟皇帝彈劾過李治。
這事李治知不知道,崔仁師不知道,但從李治對劉泊、閻立德、芩文字三人的冷漠態度,他知道,這位太子殿下對於原先跟李泰有來往的人,有著非常大的成見。
崔仁師對此很是不安,他甚至都考慮過是不是辭官回鄉,免得以後再遭受到清算。
可在思來想去過後,還是狠不下心遞交辭呈。
殿中侍御史,雖然品級只有七品,但手中的權柄還是不算小的,屬於典型的官小權大,崔仁師舍不的這頂帽子,但是,他卻又忍不住的對未來感到憂愁。
這讓崔仁師一直非常的煎熬。
如今,見到李治竟然笑呵呵的跟劉泊在那說話,他立馬也湊了過來。
“臣崔仁師,參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