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九重深念朔庭空(第2/4 頁)
當時便有帝嚳後人大庭山九日部落作亂,乃有元始天尊弟子廣成子化生大羿,不僅蕩滅叛亂,還傳弓法劍陣於後世,世人拜為沖虛真仙,便是道教人間第一代教主,其道法乃靈劍天罡之正宗;
堯帝禪讓舜帝。
當時,中海之濱,會稽山至鹹陰島,三山皆崩裂,噴湧地火三月不絕,其後四凶作亂,洪水肆虐,萬物嗷嗷,萬民囂囂,於是大禹臨危受命,父子兄弟十三年治水而消弭中夏災亂,因而受禪。
禹帝治水時,乃有沖虛十二巫祖襄助,輔佐大禹以至成功。
宇朝開創,大啟乃以炎陽為神只膜拜之,尊十二巫祖為大羅十二金仙,其中魁楚者太虛真人赤松子,前承元炎黃,後法堯舜禹,乃道教第二代教主,也是宇朝首位太卜,依先天八卦,集元黃典籍,作‘連山易’,視日以占卜,用符水寶籙驅使鬼神之力,此乃符籙煉氣之開創。又尊巫山十姆為聖母,乃道教坤道之源,瑤姬尊為靈華夫人,妙用真人,雲華聖母。
後來大桀失德,玄女化生玄鳥,感生大湯,乃有成湯革命。
成湯改革道統,收上古八卦推演爻辭,由道教第九任教主容成子與坤道素女,即九幽素陰聖母,合陰陽之法,崇死生之道,乃作‘歸藏易’,以甲骨占卜問吉凶。
再後來大辛失德,囚大昌於羑里。大昌乃作後天八卦,老子臨凡化生太公望,為大昌再傳真經,大昌耗盡心力而集‘連山’、‘歸藏’之精華,去其糟粕,成‘易經’,《易經》便是道門三玄之冠,也是中夏文明繼往開來之經典。
大昌崩,大發革命,即前宇朝之始。周公旦、召公忽輔政,以禮法治天下,革除中宇朝弊政,不侍鬼,不殉人,不以性命報先祖。太公望弟子寧封子,繼任道教第十八任教主,用五行精華煉化為金丹,此為丹鼎金丹之開端。
然後有大綦奉為先祖的太史虎伯陽,乃是太清道德天尊法相,作《道德經》;繼有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南華子作《南華經》;
此三者便是道門三玄。
至於後宇朝西遷,三朝鼎立,沖虛宗便失去道教真一地位,如今與大肇清虛宗、大綦太虛宗、大晟玉虛宗並列,稱為道門四方,但無論如何,道門三玄就是各方經典,不過是各有輕重偏頗而已。
三朝秘傳卜算之法也得以繼承與發揚,這便是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
至於堪輿、陰陽、祿命、占星、三相、雜佔等不過是民間根據四術的濫觴而已,斑駁不純,非天資卓絕者不能通透,不能與道門四術研習同日而語。
術數者,各方門派皆有涉獵,卻也有所側重。
六壬者,便是大肇朝廷不秘傳的術數,中樞只有司天監可染指,清虛宗諸多宗派,許精研掌握六壬之術的只有西崑崙。
所謂六壬者,乃是六十甲子,取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為六壬,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若是放在測算命理上,便是十二辰分野為天盤,十二地支為地盤,立四課,排三傳,觀陰陽,辯生克,以決吉凶成敗。
六壬起課排盤首在明太歲,知月將,曉日干支。六壬中定四課除了用日干外,其餘均為地支,而日干本身也都寄於地支之中。這便是所謂十干寄宮,乃是十個天干寄在地支的宮位,即甲寄寅宮,乙寄辰宮,丙戊寄巳宮,丁己寄未宮,庚寄申宮,辛寄戍宮,壬居亥宮,癸居醜宮,而四正神子午卯酉則不用。
地盤固定不變,天盤確是因時而變,即按照十二月將走序而動。
月將者,太陽星君也,乃護法太陽躔次之神將,幽明之司,福德之神。太陽周天按照《洪範》所載乃天分十二辰,辰有三十度。日躔每一節氣行十五度,如此一來十二月將,便對應二十四節氣。所謂節氣者,月初者為節令,月中後名中氣,合稱節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