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企業家要有家國情懷(第2/3 頁)
這種套話雖然聽起來有點扯,有拍馬屁之嫌,可是在社會上打拼,必須得學會這種套話。不論是商場職場還是官場,都是相互抬轎子的過程,恭維別人,就是抬高自己。
“是這樣,中央要推進新一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北科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可以申報參加國家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
這一次,胡校長洋洋灑灑,長篇大論。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面向的是985、211級別的國家重點高校,由中央部委直接牽頭,分為三個部分:創新訓練專案、創業訓練專案和創業實踐專案。
簡而言之,前兩類是紙上談兵,寫寫商業計劃書、模擬企業執行,撰寫創業報告等等。
第三類才是重點,是真刀真槍的幹。
省級的計劃專案,由地方財政撥款。像北科這種頂級學府參與的國家級計劃專案,是由中央財政撥款。
第一類專案,每個專案撥款1萬元第二類專案,每個專案撥款5萬元第三個專案,每個專案撥款10萬元。
其中,獲批的專案數,分別是項、4000項和2000項大約。
透過簡單的計算,單是專案撥款,中央財政就要支出7個億!
再加上其他各項支出,總投入10個億!
而且,本次活動並不由教育部負責,而是由政務院督導,由教育部、工信部、商務部等七八個國家部委共同協辦,可見中央對茨重視。
這就是國家意志,大國戰略。
跟西方的民選政府不同,我國是標準的精英治國。群眾都是烏合之眾,只有精英才能帶領一個國家走上最正確的道路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聯想和華為。
早在九十年代,國家就對這兩家企業進行過深度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也對兩家企業做出了不同的戰略規劃。
華為走的是技工貿,就是先技術、再工藝,再貿易的路線,紮根科研,著眼於未來。
聯想內部也一度內訌過,到底是走技工貿路線,還是走貿工技路線?
一度鬧的很兇,幾近分家。
在官方的支援下,柳老總打敗了強推技術的倪院士,聯想走上了貿工技的路線,即先貿易,再工藝,最後才是技術的追求。
把握當下,有聯想。
放眼未來,看華為。
而近些年的聯想也不負厚望,成了國家產業的頂樑柱,是旗幟企業,甚至併購了美國的電腦事業部,走向全世界。
這讓全世界認識到了華夏的崛起,提震了民族自信心,讓無數高材生對祖國重燃信心,選擇回國。也讓很多外國精英認識到了華夏的潛力,來華工作。
……
胡校長了很多,從九十年代初國內精英對祖國失去信心,紛紛遠走海外,到二十一世紀後紛紛回國的辛酸歷程,也著重點評了聯想。
也許聯想收購電腦事業部的行為,正如很多經濟學家是抨擊的那樣,一定會虧本,得不償失。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這筆交易志在必校
也正因為如此,國家產業基金補給了聯想200億,基本就等同於聯想花費的那175億美元了。
“周,你很聰明,但是有一點,你一定要向柳老總學習。會賺錢的不等於是企業家。生意人,有錢就賺,有個能力就能做出來。商人,有點關係有點意識,也可能做起來。而企業家,必須要有家國情懷!”
藉著這次機會,胡校長向周不器表達出了自己的期望。
周不器很認真的道:“我知道,這次團購活動,之所以沒選戴爾、惠普、索尼這些電腦,而選了聯想,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嗯。”胡校長滿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