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禁閉(第3/5 頁)
徑。
楊銘當日在路上救的俘人和城外放進城的俘人中,有幾百名孤兒。這些孤兒大的不過十歲,小的只有七八歲。以前施粥的時候,孤兒們跟著成人一起討碗粥吃,倒也能勉強維生。借糧借錢之後,施粥停了,難民們都靠借來的銀子過活,這些孤兒就沒人管了。劉必顯只好安排這些孤兒住到大食堂裡,每天軍士們進完餐後,大灶裡剩下的飯菜就讓這些孤兒吃了。劉必顯吩咐大食堂多做一些飯菜,一來是充分保障軍士們的進餐需要,另一面也是讓這些孤兒們能多吃上幾口。
“劉先生安排甚好。”楊銘這段時間太忙,對這些孤兒他其實是有安排的,“這些孤兒我都收家丁算了,等以後大食堂後面的房子建好了,就讓這些孤兒搬進去住,請老師教他們讀書識字……”
“哦?”劉先生感到有點驚訝,隨即卻心中大快。作為讀書人,對於讀書識字有一種本能的推崇心理。清朝嘉慶年間,張之洞的父親張瑛,一生為官三十餘年,勤勉清廉。他就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大力興辦學堂,支援教育。在他為官期間,每到午夜巡更時分,都會派兩個衙役挑著桐油去巡城,遇到誰家還有挑燈夜讀的讀書人,便敲門去幫其添一勺燈油,送上鼓勵。這就是現在大家常用的“加油”的來歷。
“將軍仁義,劉某感佩之至!”劉必顯這句話確實是出乎至誠的。
實則楊銘的打算是要將這些孤兒培養成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將來作為他的新軍。那些賭博、嫖妓、偷馬肉的軍人,楊銘是不敢把自己穿越帶來的現代武器交給他們使用的。否則一旦他們倒戈一擊,自己的穿越大業就game over了。
“只是,人多口大,將來這錢糧……”劉必顯突然又有點憂心忡忡的樣子。
“劉先生放心,只要想想辦法,錢糧總會有的。”楊銘淡淡地說。
楊銘說有辦法,那就肯定有辦法,劉必顯不知怎麼也對楊銘有點迷信起來了。想到此,劉必顯不禁感慨萬千。以楊銘的功勞和本領,將來拜將封候,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自己跟上了楊銘,將來的前程算是有保證了。只是,萬一這楊銘志不止此……
劉必顯心中一動,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還是希望自己沒看走眼吧,以劉必顯的閱人眼光來看,這楊銘也不像是有這麼個雄心大志的人。
視察完軍營,商量好明天“春晚”的安排,楊銘和劉必顯在丁有三等幾名高階軍官的陪同下吃過飯,回府時已是傍晚了。丁有三送楊銘和劉必顯從軍營轅門出來,兩人一起往將軍府緩步而行,很快就到將軍府路口了。
“劉先生,身上有沒有銀子?”劉必顯正要往左轉入將軍府門前大街,楊銘突然叫住了他,“借我一些碎銀子,明兒就還給先生。”
劉必顯略感詫異,但還是很快從懷裡取出幾塊碎銀遞給楊銘。
“劉先生這帽子……也借我用一用。”
“將軍這是何故?”劉必顯奇怪地問。
“這……”楊銘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不瞞先生,在下想去青樓逛逛……”
劉必顯不禁啞然失笑,呵呵幾聲,將自己戴著的狐皮帽子摘下遞給楊銘。
“將軍,要不要學生派幾個便裝軍士跟著?”劉必顯首先考慮的是楊銘的安全問題。
“不用,先生回去不要聲張……”
楊銘將劉必顯遞過來的帽子戴到自己毫米短髮的頭上,拱拱手,往前竄到黑暗之中了。
其實楊銘也並非是想去嫖妓,只是好不容易穿越回這大明,古代的青樓啥樣,無論如何也是要去看看的。前些時日一直太忙,今天總算有點空閒時間,心中又想起了這茬,楊銘就立即付之行動了。
看著楊銘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劉必顯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看來自己真沒看走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