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傾國之色(第2/3 頁)
“老夫並非素不知兵之人,當年壬辰倭亂,老夫以薊遼按察使之職,也曾領兵入朝,在安州、南原與倭酋豐臣秀吉交過手,那日本兵可謂極兇極悍了,可比起這韃子兵,亦頗有不如。”
所謂壬辰倭亂,是指發生在1592至1598年之間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應朝鮮當局的請求,萬曆皇帝集全國精兵十多萬人,入朝抗擊日軍,歷經苦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援朝的勝利,把日本人趕回老家,保全了作為大明東北藩籬的朝鮮全境。
此戰對於東亞近代史具有深遠影響。作為戰場的朝鮮損失慘重,日本豐臣政權的勢力也因戰爭損失而削弱,導致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明朝國力受到損耗,遼鎮兵額削減,給女真努爾哈赤的擴張提供了機會。萬曆援朝之戰重整了東亞各國的政治軍事格局,奠定了之後東亞三國三百年和平的基礎。
這場戰爭給人的感覺似乎和崇禎末世相隔很遠,而其實不過三十來年,短短的三四十年只是歷史一瞬,但一個能決戰境外擊敗日本的中央大國,竟然被東北一隅白山黑水中崛起的小小女真部落所取代,這真是歷史給中國人開的黑色玩笑。
至於賈維鑰所說的女真兵強過日本兵,大概也是歷史事實,當時後金軍的戰鬥力在整個東亞首屈一指,日本軍也未必是其對手。
明軍援朝時,在交戰中收編了很多日本俘虜,散派到宣府、大同兩鎮,用於抵禦北虜蒙古,史料中有不少他們擊殺蒙古人的記錄。朝鮮也收編了一些日本俘兵,安置於北部邊境,防範經常襲擾的女真各部,這些日本兵早已斷絕了回國念頭,加上朝鮮對他們很優待,基本都能保持忠誠,他們經歷過日本的戰國時代,作戰經驗豐富,除劍術搏擊之外,火器操作也非常嫻熟,為朝鮮屢立戰功,以至於朝鮮國內竟有“破虜,非降倭不可”的說法。
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薩爾滸戰役中,朝鮮元帥姜弘利帶領一萬部隊追隨明軍,與後金交戰,這一萬人中就有三百日本兵。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姜弘利向後金投降,日本兵對此很不滿,認為自己受朝鮮多年厚恩,怎麼能被“犬羊”般的女真人奴役?恰好努爾哈赤對日本劍道很有興趣,召他們到府中集體演練劍術,日本兵便密謀借這個機會,突然發難刺殺努爾哈赤。
他們把這個決定告訴姜弘利,沒想到姜弘利居然向努爾哈赤告密了。面對這種兇險的情勢,努爾哈赤不動聲色,在演練場秘密佈置了三千精兵,待日本兵發難時即予格殺,這樣雙方硬碰硬地打了一場,日本兵雖然個人技術出眾,但扛不住女真人的強弓箭雨,全部死難,後金軍也死傷不少。
“我擦,原來是抗日老英雄,失敬失敬!”
聽了賈維鑰的這番話,楊銘拱了拱手,笑嘻嘻地說道。
“只是,建州韃子再厲害,不也被本將軍攻破城池了嗎?街上那些橫七豎八的虜兵屍骸,賈先生難道沒看到?!”
此言一出,賈維鑰頓時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回應了,他也沒想到嶽託會敗得這麼快、這麼慘,直到現在,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那些屍骸,首級我們割,清理掩埋的活你來幹,這事得儘快幹完,否則引發瘟疫就不好了。
“還有,我軍的住宿你要安排好地方,街面上的流民,也要妥善安置。
“城外還有一兩萬被救俘人馬上進城,這些人你也得想辦法安置。”
聽得楊銘此言,賈維鑰不禁心中一喜,剛才辯論受挫的難堪之情一掃而空,看樣子性命是暫時保住了,楊銘既然讓他幹活,就不可能馬上殺他,至於將來怎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內心雖然大喜,但以多年官場修煉出來的沉穩功夫,面子上卻是絲毫不動聲色,他猶豫說道:
“老夫不過一待罪之身,將軍所說的這些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