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屯田安民(第2/4 頁)
慧眼,曄正憂此二事。」
我道:「山越,未開化之蠻悍民族,要使其服當恩威並重,此需長久治理方能見成效。至於軍卒數量多之憂,乃是前番為徵討笮融,多向宗族徵召部曲、家兵以援所致,全軍總數現不下二萬,豫章之糧不足於供矣。吳子治兵有言,兵不在多,而在於精。今笮融已去,我意裁減軍隊,擬設常備軍三千人,士卒從現有軍隊中精選,彭澤、上繚、豫章三地各駐一千軍,專事操習戰法,以為精兵,由子義將軍統領之,以衛郡域。其餘者,則仿民屯編制,以為軍屯,農時耕作,戰時出戰。以軍養軍,解軍糧之需,子揚以為如何?」
劉曄點頭,對我之言深以為然,道:「不過,南渡流民大多為避亂而來,若是招募屯田墾荒,所需之耕牛、農具必有不足,我看應即刻著人往荊州採購為好!」
我道:「子揚兄甚是。為解所急,我已將從笮融處檄獲的耕牛悉數交給了許靖,由他來統一安置,眼下來看耕牛的數量還是不夠,現在郡庫中除華歆帶走的金銀外,尚餘一部分,可全部用來購買耕牛及農具,荊州安定,少戰亂,往之採購,必有所得。」
整個春天,我都忙著奔波於上繚、海昏、豫章之間,規劃荒地,聯絡宗族,安頓流民,忙得人都瘦了一圈。
我先在豫章各地張榜公佈各項屯田措施,彭勵流民應募開墾荒地。可是屯田政策實行伊始,便遭到豫章當地的宗族的強烈反對,這些個宗族首領認為,讓流民屯田墾荒,萬一有暴民從中鬧將起來,變成象靈帝年間的黃巾之亂一樣的話,就會危及到他們自家的宗族利益。
而那些南渡而來的流民不願意讓軍事編制限制其人身自由,又擔心糧熟以後萬一政策變了,豈不要落個一場空,所以觀望者居多,應募者寥寥。
招募流民屯田這一塊,若是強迫而為,百姓必不服逃亡。我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先從軍屯著手,先組織裁減下來計程車卒墾荒土地,興修水利,播種稻穀。
正在我一籌莫展之際,劉曄急沖沖的趕來見我,見面就道:「少沖,我給你引見一人,可為屯田強助!」
前些日,劉曄被我派到彭澤去安置流民屯田去了,聽說他在那裡組織民屯比較順利,我正想去彭澤看個究竟,不想劉曄竟先來了。
我見劉曄身後,站著一人,二十七八上下,著郡史官服,中等身材,臉形稍瘦,唯額頭寬大,泛著紅光,使得整個人都顯得精神了不少。
我問:「不知兄臺是何方人氏,可否告知於寵?」
那人聽言,站前一步,施禮道:「淮南倉慈,字孝仁,見過校尉大人!」
我道:「聽子揚言倉先生在彭澤置流民開屯,復耕田地千傾,不知是用了何等良策,可否說來一聽?」
倉慈不慌不忙,朗朗答道:「豫章郡三面是山,一面臨水,郡內適宜耕作之地,唯贛水下游及鄱陽湖一帶耳,以上諸地舊有大戶宗族所佔田地有餘,而貧困小民無立錐之土,將軍今置屯安民措施不力,乃是宗族為已之私利而阻也。」
我道:「如之奈何?」
倉慈目光炯炯,道:「古人有言:商賈無利則不往。今募民屯荒,其成敗之要處也在於利,各地宗族既是為利而阻,那麼也可為私而暢,將軍若要使法令通行,何不對有餘田的宗族大戶採取割賦減稅的舉措,以換取他們的支援,如此均田於民,方能使畢其本直。」
劉曄在旁諫道:「孝仁在彭澤一地推行割賦減稅措施,宗族大戶莫不感恩,流民百姓無不勇躍,屯田之舉已初見成效。」
農桑耕植關係百姓民生,若是處置不當,則危及統治之本。現在天下紛亂,各路諸侯打來打去,城頭的大王旗變幻無定,但最終卻是白骨於野,千里之內渺無人煙,甚至連打仗的軍糧補給都成了難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