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粗人們的反抗(第3/4 頁)
敵人,這得是多大的嫌棄。胡太后惆悵的無以復加,創作了一首楊白花歌辭“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以暮春時節楊花飄蕩難覓蹤跡為感懷,抒發內心的期盼,構思相當巧妙,字裡行間透露出極盡纏綿悱惻的相思意。
胡太后信佛,也許是感激佛祖保佑自己生太子還能活下來,也許是慶幸在她的領導下北魏曾打敗南方更信佛的梁武帝蕭衍,胡太后決定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寺院,以表虔誠之心。於是,一座極盡奢華的寺廟誕生了。
永寧寺。
永寧寺,建於現洛陽市東15公里處。洛陽伽藍記作者楊炫之與水經注作者酈道元,並稱“北朝文學雙璧”,該記中記載:永寧寺為木結構,高九層,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見。寺內佛像多為純金打造,珠寶玉石錦帛充盈其中,耗資無數。
最高統治者信教的示範作用是無窮的,北魏出家的人一時劇增。當和尚,可以不從事農業生產,不服兵役、勞役,帝國的人口紅利越來越少。
北魏雄霸北方多年,再加馮太后施行均田制以來,國庫日盈,可以說給胡太后留下了豐厚的家底。
北魏時的絹帛,是可以做貨幣用的。某次,胡太后去盛放絹布的倉庫巡玩,見堆積如山的絹帛,相當於看到了如山的金銀,一高興,就對從行的一百多人下令:今天我請客,送絹帛,依自己力氣,能拿多少拿多少。
這可是相當於往家裡隨意搬現鈔啊!隨行的一百多人,無論是身強體壯的男王公貴族,還是瘦弱的公主妃嬪們,兩眼放出狼光,都可勁兒的往家裡背絹帛。
這一背,背出倆活寶兒。章武王元融背的太多,被壓崴了腳。陳留公李崇,更是直接被壓成了腰椎間盤突出。王公們的如此醜態,一時傳為笑談。
貪婪與腐敗,是一對孿生姐妹。最高統治者們貪婪,整個政治體制就會不可避免的腐敗,腐敗又猶如細菌,慢慢腐蝕政權的肌體,再強大的政權最終也會頹然倒下。
各級官員腐敗成性,北魏人民怨聲載道,社會逐漸呈現諸多不和諧因素。
最嚴重的是,六鎮的“粗人”們,造反了。
523年,中國北方遭遇饑荒,柔然突然又南侵搶掠,懷荒鎮今河北張北縣兵民吃不飽肚子,請示鎮將開倉放糧,好吃飽肚子打柔然。鎮將卻不准許,兵民們忍無可忍,群起而殺之。
懷荒鎮事件發生後,北魏中央不但不反思,反而更加認為六鎮“粗人”們兇頑,下旨彈壓整肅。如此一來,進一步加深了中央和六鎮之間的不信任和怨恨。
燎原的星火,是從六鎮中最靠西的沃野鎮開始迸發的。
沃野鎮,在今內蒙古五原縣,524年3月,一個叫破六韓拔陵的鎮民開始宣傳反魏。
破六韓拔陵,姓破六韓,名拔陵。從姓看,這是個匈奴人。早年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奚投奔北魏,其子孫就以“潘六奚”為姓氏,後人異化為“破六韓”、“破六汗”或“破落汗”。
破六韓拔陵在沃野鎮的反魏宣傳工作卓有成效,幾乎是一呼百應,其它五個鎮的兵士也紛紛響應。
六鎮起義的訊息傳到洛陽,北魏中央震恐,情急之下,居然聯合宿敵柔然一同鎮壓。廣陽王元深原名元淵,被唐朝人給改了名,原因不言而喻、大將於謹後北周八柱國之一、西道行臺大都督蕭寶夤等各路官軍又聯合絞殺,終於擊殺了破六韓撥陵。
為防止星火復燎,北魏中央又把六鎮二十多萬起義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帶。沒想到,這下,更麻煩了。
河北本來就連年饑荒,一下子又來了這麼多外來戶爭飯吃,矛盾再次激化,接連有杜洛周、鮮于修禮、葛榮等鎮兵鎮將起義。各起義軍之間又相互兼併火拼,亂成一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