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北之戰(第2/7 頁)
苻堅對群臣非常失望,自己三十年來精勤治國,已擁兵近百萬,而東南還存在著一個所謂華夏正統的東晉政權,為什麼不能乘統一北方的勝勢而一舉蕩平南方呢?
微斯人,吾誰與歸!
苻堅正感嘆知音難尋時,“知音”自找上門了,而且,一來就來了兩個。是誰?兩個投降者。
一個是慕容鮮卑的慕容垂。前文已敘過,慕容垂當世豪傑,要不是被前燕貴族妒忌排擠,他也不會輕易投降。第二個人是姚萇,羌帥。
羌,是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地區的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遊牧民族的泛稱。中國發現的甲骨文中,唯一一個關於氏族稱號的文字,即“羌”,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
《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姜、羌二字本一字之分化,甲骨文中也經常互用,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代表以羊為圖騰的我國西北的原始遊牧部落。
姚萇,羌族首領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萇跟隨姚襄四處出兵,在軍旅生涯中鍛煉出一定的實戰能力。時前秦強大,稱霸關中,357年,姚襄謀取關中失敗,被前秦所殺,姚萇只好率姚襄餘眾投降前秦。苻堅奪權自任大秦天王后,任命姚萇為揚武將軍。
慕容垂、姚萇投降前秦的方式雖然不同,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非自願投降。二人都希望苻堅伐晉,動機非常好分析:如果伐晉成功,實施仁政的苻堅肯定不會虧待他們。如果伐晉失敗,更是二人所期望,那樣二人可以趁機復國。
當一個男人決定幹一件大事,家人、親人全反對而僅有酒肉朋友支援時,就要慎重了,特別是中年男人,一旦邁出錯誤的一步,留給自己糾錯的時間都所剩無幾。而此時的苻堅,被雄心衝昏了頭腦,見鮮卑、羌二族貴族支援自己,下定了南征的決心。
其實,老王認為,無論慕容垂和姚萇是否支援,44歲的苻堅仍會堅持圓一下登上整個華夏至尊寶座之夢的,在人均壽命僅40歲左右的魏晉南北朝,他等不起。二人的支援,僅是苻堅自我構架的內在心理支撐和外在藉口而已。
383年5月,大秦天王苻堅頒佈動員令:一是悉徵國內公私馬匹;二是平民10個男丁中抽1人參軍入伍;三是門第較高的良家子弟,年20歲以下有材勇者,直接招入御林軍封為軍官皆拜羽林郎。為國出征參軍還得看門第,可見古代的平民子弟想出頭有多難。
兵雖多,但比起統一北方時將帥班子的豪華陣容,這次的指揮系統卻遜色很多。
丞相王猛諸葛亮已經去世。車騎大將軍鄧羌關羽也於4年前即379年去世。右大將軍楊安馬超,也早已去世。驍騎將軍呂光趙子龍?4個月前被苻堅派去西征西域去了。這一去就沒回來,肥水之戰後他順勢在西域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後涼。本次出征的名將,只剩暮年的張蠔張飛,和衛軍將軍、荊州刺史梁成馮習或張南。
一樣的丞相諸葛亮/王猛不同意攻打定都南京的政權東吳/東晉,一樣的將星隕落或外派關羽、馬超、趙雲/鄧羌、楊安、呂光,劉備在與東吳夷陵之戰中敗死的教訓……但凡苻堅研究點歷史比較學的話,還會不會發動這場不詳的戰爭?
歷史比較學?那個學術大咖著作中的名詞?沒有,老王自己創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楊駿/曹爽、司馬瑋/韋昌輝、檀道濟/岳飛、爾朱榮/朱溫、高歡/曹操;二世而亡的王朝+超強帝國/秦+漢/隋+唐/;三國分晉韓趙魏/三國歸晉魏蜀吳……
不管怎麼說,前秦一支龐大的南征部隊迅速組建起來。這支部隊共有90餘萬人,組成成分十分複雜。有苻堅的氐族人,也有漢、鮮卑、羯、羌等北方各民族的青壯年,可謂一支多民族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