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小小的一團,偷偷的落淚。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親人了,當時只有五歲的我只覺得天塌了。」
養母看著角落裡小小的背影,心疼極了,將子玉摟在懷中,輕輕地拍著她的後背。
溫暖的手心和富有節奏的心跳聲撫平了子玉內心的恐懼與思念,最後終於在養母的懷中安穩的睡去。
「開始時我本不知她口不能言,耳不能聽。
但是之後的日子,相處久了,我漸漸發現,在她身後叫她,她不應聲,問她話她不回答,只會與我打手勢,我才方知她的境況。」
第19章 第四卷 此情可待成追憶(二)
子玉的養母雖然耳聾口啞,無法說話,無法與人溝通,但是心地善良,將子玉的衣食住行照顧得很好。
儘管家中糧食無多,養母每日卻利用僅有的食材,換著法子做些好吃的給病弱的子玉補養身體。
又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有的母愛,都一股腦兒的給予這撿來的孩子,給予她最悉心的陪伴,甚至超過她之前所擁有的。
春天冰雪消融,大手牽小手,母女二人一同上山上挖野菜,在山上捉一些蚱蜢回家給雞吃,雞窩中撿回的雞蛋盡數落入到子玉的飯碗中。
在小柴屋的後院開墾一片菜地,一同播種澆水。
夏季到來,二人到河邊撈些鯽魚,回家燉成奶白色的魚湯打牙祭。
本來經歷過溺水,子玉十分害怕這些河流湖泊,可是想到可以抓魚改善生活,對水的恐懼全部轉化成對魚湯的渴望。
秋天是最忙碌的季節,山上漫山遍野的山裡紅,酸酸甜甜,還有黃燦燦的柿子,摘回家擺在窗臺邊,等著柿子變得綿軟成熟。
冬天,圍在火爐旁,安安靜靜地寫寫畫畫。
「養母不識字,所以我與養母一些簡單的交流只能透過畫畫來表達。」
子玉的眼中終於流露出對往昔的留戀,雖然轉瞬即逝,但是足夠若兮敏感地捕捉到。
養母將自己無限的母愛給予子玉,彌補了她內心所有的空缺。
年幼喪母的若兮也十分渴望這樣的愛,見到與自己同病相憐的子玉可以得到這樣彌足珍貴的東西。
又在自己不曾參與的時光,有養母這樣愛護子玉,若兮竟對子玉的養母心生感激。
母女兩個人之間不能言語交流,本不是一件好事。
但慶幸有阿柔在一旁,每日都會找些機會與子玉對話,玩耍,談心,才使得她的語言功能沒有退化。
阿柔生前,想必也是家世優隆的富家千金,飽讀詩書,雖然身死,但是記憶殘留。
她見子玉如此孤單,時間久了總不能不學無術。
便將自己記憶中殘存的知識,盡數交給子玉,如同家庭教師一般。
「有一天,我站在養母面前忸怩半天,終於開口叫了一聲娘,會讀一些簡單唇語的養母,當場淚如雨下,激動得抱著我久久不肯放手,我才方知原來養母竟是這般珍惜這份親情。」
那段日子,雖然物資並不充沛。
但是在這一方小天地裡,毫無血緣關係的母女二人,卻一起攜手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
可是好景不長,彷彿子玉天生帶著晦氣一般,剛剛擁有的東西總會被無情地奪去。
一年入秋,養母開始不停地咳嗽,最後嚴重到整夜只能坐在床上才能打盹片刻。
年幼的子玉焦急萬分又不懂得去尋大夫,不多時,養母便一病不起,嘔血身亡。
「養母去世那晚,是我人生最黑暗的夜晚,那一晚的悲痛甚至超過了我失去親生母親。
所幸阿柔一直陪伴身邊,教我埋葬了養母。
可是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