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發育本體(第3/4 頁)
獨供應。已經可以進輔食的朱迪對雞湯以及雞蛋羹這種東西是來者不拒,他需要儘快的繼續能量。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正月,小明王韓林兒封朱元璋為吳國公。此時的朱迪都能夠下地走動了,當然是在侍女的協助下,雖然走路踉踉蹌蹌,但是朱迪仍舊堅持走動,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鍛鍊的作用。他也不多走,每天都是雷打不動的在飯後在外面花園裡走一段路,上午就不出門,也不要侍女攙扶,自己慢慢的在自己的屋子裡摸著傢俱行走。朱小四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語言和發音。不斷的背誦乘法口訣表來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這個小腦袋還承受不了更多深層次的思維邏輯。雖然自己有前世的記憶。可是裝載這個記憶的是幼兒,甚至是兒童都談不上。就如電腦裝機系統的軟體再優異,硬體配置跟不上就會卡機一樣。自己在襁褓內的時候就吃過一次虧,思考問題多了腦袋就會疼。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釋出命令。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朱小四現在已經可以完全脫離大人的掌控開始獨立行走了,現在朱元璋的勢力穩固,地位逐漸提升,管轄地盤和民眾擴大。轄內的社會經濟在持續發展。現在已經是處於攻守易形。所以府內的物資已經是不能說充沛改善了,而是能夠需要什麼就用什麼,但是朱元璋和馬秀英出身貧苦,簡樸,除了吃穿上略微講究外,其餘都是簡樸,從外表來說和吳國公時代沒有多大區別。朱迪的吃食可供選擇的就太多了,朱迪有資格也具備條件要求自己的伙食了。減少了豬肉的的食用,要求了牛肉、素菜,尤其是綠色纖維、還有就是魚,主要是魚湯。而朱小四的自我訓練也開始了,每天早起小跑一段時間。自己開始蹲馬步打拳,當然飯後的行走是必不可少的。由於吳王府的擴大,朱小四有了自己的獨立小套房。侍女增加了2人。可能有人問為什麼還沒有太監出現呢,主要是以前沒有這方面的需求,現在被封吳王了,太監的配置正在進行中,主要是內宅的人擴充需要。朱元璋內奶孃由於更多朱小四在能夠吃輔食的時候就拒絕了母乳餵養。他實在過不了心理關,原先為了生存不得不吃別人的奶,雖然身體弱小,但是自己也是成人思維。關鍵這又不是自己在這一世的生身母親。他總覺得很尷尬,最終奶孃在領了一大筆銀子後離開了。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於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戰役。
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但在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佈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
這時的朱迪已經六歲了,個頭長的比同齡小孩較高,他在五歲的時候開始自己找書籍看,拿到書後才發現很多繁體字自己根本不認識,自己沒有字典也不知道怎麼查。只有去詢問馬秀英,馬秀英在解答過幾次後發現雖然自己的孩子朱標是有私教老師進行教學。但是其他孩子卻不能如此下去,以前是條件不夠,現在急需解決,有的孩子就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完全無法無天的。如朱小二簡直是無法無天。成天大吃大喝,就在自己的屋子裡欺負侍女,無所事事的話就扯花弄草。她於是向朱元璋建議,設立內學堂,讓已經有年齡的孩子都接受教育。朱元璋就是以前沒有讀書,於是答應了。就這樣朱小四開始了自己的小學生活(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直接跳過幼兒園進入小學)。等朱小四上了幾節課後才發現有些字連其教書先生都不認識,一天到晚的就是之乎者也,朱小四直接忽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