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馬青志的決策(第1/2 頁)
馬青志在綠城市工作的時間不短了,從洛邑市常務副市長調到綠城市當常務副市長,幹了兩年之後接了市長。市長幹了五年接了市委書記,市委書記馬上就五年了。
這幾年他在綠城幹得還行,但絕對不能說有多麼出色,這一點,馬青志還有一些自知之明。
評價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市委書記的成績,大體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經濟發展,一個是政治穩定。或者說是一軟一硬,兩手抓、兩手都硬的幹部,才能夠進入更高一層的視野。
這幾年,綠城市的經濟發展十分亮眼,主要就亮在綠城東區。
但是,綠城東區發展得好好的,卻被省裡從綠城市剝離出去了,與綠城市沒有關係了!
而且,馬青志也知道,這幾年綠城東區發展得快、發展得好,與綠城市委市政府沒有關係!
綠城東區之所以發展這麼好,一個是當年的省領導決策正確,第二就是綠城東區來了一個江寒!
馬青志雖然對江寒是一百個不感冒,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江寒這個人有十分出色的經濟才幹,正是江寒到來之後的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的舉措,才讓綠城東區走上了一條超常規的發展道路,從而成為全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明星區。
而綠城東區的亮,襯出了綠城市其他區的暗。
與綠城東區相比,其他區的發展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從教育上講,高校都紛紛往龍子湖高校園區跑!幸虧綠城大學與江寒有積怨沒有去,算是給綠城保全了一點顏面。
從社會發展上講,綠城東區的待遇最高,上訪量、案件發生率在全省居後,人口流入特別是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的流入,居全省首位,很多幹部都找關係往綠城東區調!
一個地方到底好不好,主要是用腳來投票。
所以說,盤點一下自己的業績,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是馬青志的一大短板。
這個短板一時彌補不了,怎麼辦,那就來軟的,就在政治建設上下下功夫。
政治建設這種偏軟的,並不難搞!只要找好切入口、找準上級的關注點、摸準幹部群眾的興奮點,開展一個活動就有可能一炮打響,從而為全市增光,給自己的業績添彩。
於是,馬青志選中了一個目標:建立全國文明城市。
之前,馬青志對於建立全國文明城市並不熱衷,因為他並不看中創文成功給大家增加那點工資,到現在為止,馬青志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個月發多少錢。因為平時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去花錢。
之所以現在又熱衷了,主要是他和一個省政府參事聊天時得到了啟發。
這個參事對於中央政策研究得很透,他說,中央選擇人才,是兼具政治忠誠和綜合治理能力,而不是“經濟錦標賽”下的僅具有經濟發展能力的人才。
目前,中央對於用幹部的政策實際已經在微調,因為經濟指標在官員考察晉升方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隨著國家對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改革,中央更加註重經濟的質而非量,傳統單純的以gdp增長率來衡量經濟發展已經無法滿足中央對於地方經濟的深層次洞察。
參事說,全國文明城市的評比,是中央文明辦組織的,意義非同一般。建立成了全國文明城市,市委書記就有機會在中央領導面前“露臉”,既顯示出“一把手”的治理能力,還表達了“一把手”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的“政治忠誠”。
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初衷是推動一個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和諧發展,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完全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領導者的能力和水平。
在各地政績趨同、難分高下的客觀條件下,要想獲得上級領導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