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石三鳥:公孫敖分析聯軍伐蔡乃一石三鳥之計,魯僖公不得不佩服(第1/2 頁)
魯僖公可不敢笑,但他回到自己的魯軍帥帳後,忍不住笑了。公孫敖見魯僖公笑得開心,問道:“主公,何事如此高興?”
魯僖公就將齊桓公欲借八國聯軍之威,討伐蔡國的原因講了一遍。公孫敖也聽得笑了,不過,公孫敖笑了一會後,對魯僖公道:“不過,臣以為齊侯此舉甚妙,實乃一石三鳥之計也。”
魯僖公一怔,問道:“一石三鳥之計?”
公孫敖道:“聯軍伐蔡,必手到擒來。如此,則為齊侯出了這口惡氣。此為一鳥。蔡國主動脫離中原諸侯聯盟,違背當初盟約精神,當挨此教訓。此為二鳥。”
魯僖公點點頭道:“這是自然,那第三鳥呢?”
公孫敖道:“聯軍南下伐楚,八國聯軍千餘乘十餘萬眾,最大的問題是軍資糧草等後勤補給。如果拿下蔡國,聯軍就可以屯兵蔡國,因此哪怕是原先督運的軍資糧草一時不能到達,聯軍完全可以就近補給應急物資,以解燃眉之急。此三鳥也。”
魯僖公恍然大悟,不禁拍手叫絕。難怪齊侯能夠稱霸中原,成為中原聯盟盟主,此等謀略,著實高明。
公孫敖說對了,這正是管仲的謀略。與楚一戰,非同小可,如果不令楚國臣服,那中原不得安寧。聯軍南下伐楚,楚軍如果膽敢決戰那自然最好,憑八國聯軍如此雄壯的兵力,打敗楚軍應該不是問題。
關鍵是萬一楚軍不與聯軍決戰呢?楚軍只需要依漢水南岸重兵佈防,就可以完全擋住聯軍!哪怕是聯軍強渡漢水成功,亦損失慘重。楚軍再來個堅守城池,聯軍還能有多少戰鬥力攻破楚都?
伐楚,當然是需要打一個持久戰的,如果不把楚軍給消耗得差不多了,聯軍想要取得勝利,那是難上加難。既然要打消耗戰,致勝的關鍵在於國家實力,要耗得起,而現實問題就是後勤補給線必須安全無恙。
但是,從齊國到楚國,這千里之遙的補給線,時間一長,各種麻煩都會出現。如果拿下蔡國,把蔡國建設成為伐楚前沿堡壘,那勝算就多了。
齊國相國管仲和當時春秋第一名將王子成父的結合,在戰爭謀略上確實是無出其右的,公孫敖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很厲害了,但他還有一點沒有想到,那便是伐蔡還有一個迷惑楚軍的戰術意圖。
八國聯軍聲勢浩大,楚軍肯定嚴陣以待,如果直接進攻楚國,楚軍各種防守和反攻都會來。但如果聯軍進攻蔡國,楚國說不定以為聯軍只是討伐叛盟的蔡國,防備當然會比直接討伐楚國要鬆懈。
不管如何,只要楚軍有了鬆懈,聯軍就一定會找到破綻,一有機會,就可以隨時從蔡國向楚國發起進攻。
就這樣,聯軍向蔡國發起了進攻。
蔡穆侯哪裡想到,這支在當時可以號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軍隊,居然會對自己一個小小的蔡國發起進攻?這樣的軍隊,誰敢抵抗?
齊侯啊齊侯,你要討伐蔡國,除了陳國、衛國、許國這幾個國家外,其他隨便拉一個來就可以討伐我蔡國了,哪裡需要這麼多諸侯組成聯軍?
蔡穆侯一直以為聯軍是討伐楚國去的,自己還在煩惱一旦聯軍討伐楚國,自己是不是要去幫助楚國。結果聯軍卻是來討伐蔡國的,此時再想去向楚國求援,根本來不及。
沒有選擇的決定是最簡單的,聯軍剛至都城蔡邑,尚未發起攻城,蔡穆侯就差人在城頭舉起白旗,大聲叫著投降。
在蔡穆侯的思維裡,戰爭應該是這樣打的:你來打我,我打不過你,那我就服輸。我既然服輸了,那你就得退兵。
是的,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戰爭模式,也稱貴族戰爭。貴族嘛,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持棒打人,那都有個貴族的風度樣子。
誰知齊桓公見到蔡穆侯,氣不打一處來,指著城頭上的蔡穆侯怒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