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夏利里拉(第2/4 頁)
反叛性格。尼雲斯稍有積蓄,便來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發展。
1922年8月10日,次子哈利·夏利里拉在印度老家出生。
尼雲斯賺了一筆錢,打算把家人遷來。考慮到家人適應不了滬上的寒冬,便把店鋪南移羊城,然後與家人團聚。
1929年,歐美爆發曠古未有的經濟危機,危機波及與西方經濟關係密切的廣州。粵省接連幾年市景蕭條,尼雲斯於1932年舉家遷往香港。
香港自然也受到世界經濟大蕭條的直接影響,由於英政府給予香港優惠政策應急,情形不如廣州那麼糟糕。
不幸的是,夏利里拉一家境況剛剛轉機,災難臨頭,家中的頂樑柱老夏利里拉病倒臥床。
看病吃藥,掏空了家中的積蓄,病情不見好轉,家中欲斷炊煙。
家庭共9口人,擠在九龍缽蘭街的小屋子裡。母親要哺育最小的妹妹,並做全家的家務,14歲的佐治和12歲的哈利不得不輟學。
兄弟倆上街做報童及小販,賺錢給母親買米。哈利回憶道:“那時,我們一家很久都不知肉的滋味,住的情況,那更是連牲口都不如。”
十三歲那年,哈利參加工作,在一間印商的寫字樓做勤雜員,月薪十五港元。
哈利只留15港元自用,其餘全部交給母親。
哈利熟悉中、英、印三國語言,14歲就被老闆帶身邊做翻譯。哈利由此而熟諳生意。
十九歲時被老闆任命為經理,月薪兩百港元,躋身香港的高薪打工階層。
好景不長,哈利甫做了3個月的經理,日軍就攻陷了香港。
老闆卷資回印度,哈利失去飯碗,又流落街頭做小販。
日軍橫行,港民生活在恐怖之中。父母說:“我們老了,但你們一定得離開香港回祖國保命。”
家中底子很薄,湊不齊全家的盤纏,父母要求兒女先回,能走幾個算幾個。
哈利捨不得香港,他覺得回印度不如在香港更有作為——雖然眼下的狀況很不盡人意。
哈利堅持“要回祖國一道回,要不我留下陪父母,你們先回去。”結果,夏利里拉一家沒有一個離開香港。
香港收復,喜慶中的夏利里拉家族遭致一場意想不到的打擊:積蓄的大量日軍軍票,市面禁止流通,蓋上港幣印章使用,已大大貶值如同一堆廢紙。
夏利里拉家族又一貧如洗。
戰後的香港經濟已瀕臨崩潰,市場供應緊張,尤其大米食品奇缺。一家人陷入生計之憂中。
聰明的哈利便在駐港英軍的供給上動腦筋。英軍在接收日軍倉庫時獲得大批菸酒。
菸酒是香港市場的緊俏商品,英軍受用不盡,又不好拿到市場易貨。
當時英軍有配給的食品,但很多食品仍需依賴黑市,黑市價格昂貴,連有著充沛軍餉的英軍也叫苦不迭。
新界大埔的蔬菜較市區便宜。哈利兄弟就每日清晨,到大埔購買農民手中的蔬菜,運往英軍兵營交換菸酒,再把菸酒拿到黑市賣給華人,賣得的錢作為一家的生活費。
駐港英軍大部從印度調來,精通英語的哈利就跟英軍套近乎,與英軍建立朋友關係。
開初,換多少菸酒,都是英軍估量著給的。現在,他們叫哈利自己到倉庫去拿,拿多少由哈利自便。
哈利卻很老實,每次都拿與自己提供的蔬菜大致等值的菸酒便離去。
獲得這便利的小販有好幾位,最後,只有哈利與英軍保持長久的交情。
哈利·夏利里拉回想起這事便感慨萬千,七十年代的一日,哈利對傳媒追憶道:“我常常牢牢銘記母親的教誨,做人要誠實,不能貪心。英軍很慷慨,由我們這些易貨商自拿。我看見別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