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長春,南浦江(第1/2 頁)
今天是星期六,1978年距離雙休日的實行還為時尚早。
按照浦江譯製片廠的慣例,每到週六都是單位組織學習的時候。
片廠的辦公樓裡有一間小型觀影室,上班鈴響過沒多久,江山就跟著一幫同事走了進去。
這間觀影室看起來很新,也的確是今年廠裡提高效益後新建的。
如今,每當一部影片完成譯製工作後,就會安排放映師給全廠職工先睹為快,除了看個新鮮更為了職工之間的相互學習。
今天螢幕上播放的倒不是他們廠自己譯製的影片。
小型的觀影室,共有六排座椅,江山在最後一排坐了下來。
膀大腰圓的胡廠長,面對著大家站在了最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揮舞:
“同志們安靜一下,在咱們譯製片界一直有北長春南浦江的說法,但那位東北老大哥可比咱們的譯齡早多了。”
“今天廠裡組織大家學習觀摩的這部譯製於1949年的蘇耳關影片,可以說是新華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當時的譯製條件不好,譯製水平也不成熟,一切都是邊摸索邊配音,但仍有很多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
胡廠長的開場白一結束,放映室裡的燈光也跟著暗了下去,隨後幕布亮了起來:《普通一兵》。
時不時閃現著點點粗細顆粒的灰濛畫面上,播放著蘇耳關青年戰鬥英雄的事蹟,起初江山還沒覺得什麼,只當是在看老電影。
胡廠長說的沒錯,這部譯製片的水平的確不高,臺詞和口型沒一句是對上號的。
看的要多出戲有多出戲。
但僅僅幾分鐘後,原本已經攤在座椅裡的江山,漸漸越坐越直。
一句臺詞都捨不得錯過。
上輩子,自己竟然錯過了這樣一部寶藏電影。
螢幕裡,一個個身穿軍服的高大蘇耳關軍人,歐臉美女家屬,張口閉口操著一口濃濃的東北腔。
“我嚼著你不能來了膩。”
“你幹啥膩?”
“那可咋整?”
“怕他在道上睡著了。”
“上尉同志,我這輩子過的挺零碎滴。”
“我那死去的老爺子弗奧多羅維奇,原本是個莊稼人,在鄉下替地主扛活。”
“得了吧薩莎,憋說了,我和你嘮嘮家鄉話。”
“哎呀,馬特洛索夫,我一看你啊,就想起了我那二小子。”
“伊萬大叔,聽說你吹口哨都趕上百靈子了。”
“在這屋裡,他有點抹不開。”
……
滿屏的蘇耳關近/衛軍,卻撲面而來了大碴子味,把江山聽的一愣一愣的。
“鵝鵝鵝……”
實在忍不住笑出聲的他,即使到了這一世也不得不佩服東北話的魔力。
“笑什麼?”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胡廠長竟悄悄坐在了他身邊:“有什麼可樂的?”
江山先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指著電影笑道:“這長影就是比咱們水平高,瞧瞧,多接地氣啊。”
胡嘯沒想到江山會如此評價這部電影。
再仔細想想:“也對,其實那個時候的蘇耳關紅軍,主要就是工農隊伍拉成的,看來當時長影,拉來隔壁村的村長配音,還真挺合適。”
“村長?”江山聽的一臉懵。
“就是那位伊萬大叔,”胡嘯小聲道:
“這片子裡大部分的配音演員都是長影從隔壁孟家屯拉來的村民同志。”
江山緩緩搖了搖頭,不得不佩服:“還是咱們東北的老大哥虎啊!”
活脫脫把一部悲壯的戰爭片,演譯成了一部喜劇片。
據胡